经济相互依赖、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
本文关键词:经济相互依赖、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相互依赖如何影响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基于马克.克里森兹的退出模型,作者构建了一个五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从动态视角考察经济相互依赖如何影响不同级别的冲突,并着重对经济相互依赖如何抑制冲突升级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国家间发生低级别冲突的概率将会增加,但是低级别冲突升级为战争的概率下降,即经济相互依赖有助于抑制冲突的升级。最后利用1949~2008年中美间政治经济关系的现实对理论分析的结论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 经济相互依赖 冲突升级 退出成本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GJW017) 中南大学人文社科基金启动项目《经济相互依赖与冲突升级》的资助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中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某些发达国家之间政治上的摩擦也出现上升趋势。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与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中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甄炳禧;论中美经贸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04期
2 郎平;;贸易何以促成和平:以中美关系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1期
3 郎平;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吗?[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0期
4 李少军;“冲突——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4期
5 阎学通,周方银;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义中;全球治理理论的基本取向问题析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赵俊;;国际关系文化研究的回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南玉霞;论国际反恐斗争与国家主权之关系[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5 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6 王续添;转型期中国的中央权威:挑战与回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J];长白学刊;2003年03期
7 赵长峰;相对获益与国际合作[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8 赵长峰,宋秀琚;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合作观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9 于营;权力、利益、观念——国际机制的三种理论范式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曾正滋;;公共行政中的治理——公共治理的概念厘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王嘉让;;全球视野的现代政府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燕;梁j;;国外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观念的演进及启示[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明;欧洲联盟国际行为能力研究:一种建构主义视角[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余万里;美国跨国公司与九十年代的中美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尹淑艳;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孙午生;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扈大威;预防性外交研究:从设想到实践[D];外交学院;2004年
9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华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3 李庆;试论跨国公司与国家的互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5 韦琳;公共管理多元主体间合作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限度[D];浙江大学;2002年
7 庄一召;论国家需要——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湘潭大学;2003年
8 单以红;当代中国行政文化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王红军;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安全观及其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启示[D];河南大学;2004年
10 王文波;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D];山西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少军;“冲突——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4期
2 郎平;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吗?[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长和;;中国海外利益管理的新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颜月珍;海地暴力冲突升级[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陈克勤;黎以冲突升级的背后[N];光明日报;2000年
3 新华社记者 柳丝;求平安 盼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记者 马晓霖;巴以流血冲突升级[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梦海;议会遭袭引发两国舌战 边界陈兵印巴冲突升级[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6 记者 郭立军 记者 马晓霖 记者 王星桥;国际社会谴责耶路撒冷爆炸事件[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钟声;不要放弃用和平手段解决危机的努力[N];人民日报;2011年
8 门洪华;当前的中日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9 陈双庆;中东变局给巴以加压[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 王梓 葛耘娜 主持;展望中美第三次战略对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续延军;经济相互依赖条件下的中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邝艳湘;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相互依赖与世界和平[D];外交学院;2008年
3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4 宋国友;国家冲突阴影下的贸易增长:一种社会—国家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5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尉华;经济相互依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
2 周三华;改革开放以来美国跨国公司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7年
3 柳萍;试析韩国对中韩FTA谈判的政治和安保考虑[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孙海璐;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罗亮;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的和平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6 危玮;美国公共外交浅析[D];外交学院;2006年
7 朴秀英;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日本安全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于凯燕;东亚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崛起的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相互依赖、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366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