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三足鼎立”的新全球化双层治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1-09-24 01:41
  20世纪70—90年代,霸权稳定论是学界关于全球治理结构的代表性理论,其认为由一个霸权国家提供全球公共品、主导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才能形成稳定的全球体系。尽管霸权稳定论的相关学术讨论已经式微,但霸权稳定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讨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局势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超级全球化"已难以为继,全球治理的失序状态还在凸显,这是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与"三足鼎立"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不匹配的体现,但也预示着创新驱动、区块格局的"新全球化"时代即将开启。解决全球失序问题,应该遵循改革全球化上层建筑,使之适应全球化经济基础的思路。作者基于定量和历史分析,从公共品提供的视角出发,讨论了新全球化背景下构建最优治理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并就最优治理结构的特征提出了理论阐述,认为由全球和区域治理机构共同组成的"三足鼎立"的双层治理体系具备现实可能性,该体系对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升、国际秩序的稳定以及区域有效竞争的维持均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4 页

【部分图文】:

“三足鼎立”的新全球化双层治理体系


全球与区域治理机构分布

区域图,全球,区域,机构


解得界定国家选择由全球还是区域治理机构提供公共品的临界值Q*为:从图2可以看出,当Q≤Q*时,应由全球治理机构提供公共品,反之应由区域治理机构提供公共品。我们假设C<Nk,也就是说,全球治理成本比建立若干区域治理机构的总成本要小。从规则建立的成本来看,全球性治理比区域性治理更有效率。但是全球性治理需制定全球统一的规则,这会给偏好各异的各个国家带来更大的负效用;而且治理机构日常管理的工作量越大,这种负效用带来的损失就越大。所以,最优的治理事务划分应该是:日常管理工作量比较小的公共品由全球治理机构提供,日常管理工作量比较大的公共品由区域治理机构提供。这样公共品会由全球机构和区域机构共同提供,构成一个双层治理体系。

全球,格局,区域,三足鼎立


无论是从贸易、消费还是生产角度来看,其网络结构均清晰呈现出由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主要经济区域构成的区块性结构,同时美国、德国和中国分别是三个区域的中心国家。三足鼎立的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形成。目前,欧盟已通过建立统一内部市场、使用统一货币、建立外交政策与政治事务协调机制等途径实现了较高程度的一体化。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国也重新签署了美墨加协定,深化区域内贸易。只有亚洲主要国家始终没有达成真正有效力、有影响力的区域协定,未能深化区域内合作与专业化分工。亚洲的区域治理机构建设进度大大滞后于另外两个区域,使得三足鼎立的区域治理机构徒有经济基础,而无切实可行的制度条件。因此构建全球双层治理体系的重点在于厘清全球与区域治理机构的职责划分,形成三足鼎立的区域治理结构。其中,重点在于亚洲共同体的培育和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国的选择与实践[J]. 蔡拓,杨昊.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10)
[2]全球治理引论[J].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01)



本文编号:3406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406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