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因特定议题结盟?
发布时间:2021-11-10 20:34
结盟作为国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现象之一长期得到普遍重视与广泛研究。事实上,结盟的形式与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国家之间不仅存在针对军事安全而缔结的进攻性同盟或防御性同盟,而且可能针对某项特定议题结盟从而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比如伊拉克战争时期的多国联军、美国主导的"防扩散安全倡议"以及气候变化谈判中的"伞形集团"等。纵观国际社会发展历程,"议题联盟"现象具有内在和外在的生成逻辑与存在缘由,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不断兴起。文章试图通过梳理国际政治中的议题联盟现象,提炼出国际政治中议题联盟的研究议程,从而回答议题联盟何以起源又何以扩散。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6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二、国际政治中的“议题联盟”现象
(一)何为议题联盟
(二)议题联盟的类型
(三)议题联盟的功能
三、议题联盟的起源
(一)议题联盟的起源
1.议题联盟往往起源于议题需要与既有制度的供需失衡
2.高成本议题联盟需要强力联盟领袖,低成本议题联盟仅需利益相近
(二)案例分析
1.伊拉克战争中的多国联军
2.“防扩散安全倡议”
3.气候变化谈判中的“伞形集团”
4.气候变化谈判中的“雄心壮志联盟”
四、冷战后议题联盟的广泛兴起
(一)冷战后议题联盟兴起的体系动力
(二)冷战后议题联盟兴起的制度根源
五、议题联盟对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的中东“护航联盟”及其走向[J]. 钮松,伍睿. 现代国际关系. 2019(12)
[2]功能性联盟:“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联盟政治新范式[J]. 孙德刚,张帅.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9(02)
[3]特朗普政府建立南海“议题联盟”初论[J]. 夏立平,马艳红. 东南亚研究. 2018(06)
[4]联盟之后——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新形式探讨[J]. 凌胜利.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7(01)
[5]探析全球治理中的“意愿联盟”[J]. 贺平.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16(01)
[6]“基础四国”机制与国际气候谈判[J]. 丁金光,管勇鑫. 国际论坛. 2016(06)
[7]冷战后美国亚太多边外交中的同盟逻辑[J]. 史田一. 当代亚太. 2015(02)
[8]联盟的转型:一项概念分析[J]. 凌胜利. 太平洋学报. 2015(03)
[9]WTO多边贸易体制下成员谈判集团制度与中国的策略[J]. 周跃雪.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5)
[10]联合阵线与美国军事干涉[J]. 刘丰. 国际安全研究. 2013(06)
硕士论文
[1]国际气候谈判中伞形集团的立场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研究[D]. 王常召.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87903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6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二、国际政治中的“议题联盟”现象
(一)何为议题联盟
(二)议题联盟的类型
(三)议题联盟的功能
三、议题联盟的起源
(一)议题联盟的起源
1.议题联盟往往起源于议题需要与既有制度的供需失衡
2.高成本议题联盟需要强力联盟领袖,低成本议题联盟仅需利益相近
(二)案例分析
1.伊拉克战争中的多国联军
2.“防扩散安全倡议”
3.气候变化谈判中的“伞形集团”
4.气候变化谈判中的“雄心壮志联盟”
四、冷战后议题联盟的广泛兴起
(一)冷战后议题联盟兴起的体系动力
(二)冷战后议题联盟兴起的制度根源
五、议题联盟对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的中东“护航联盟”及其走向[J]. 钮松,伍睿. 现代国际关系. 2019(12)
[2]功能性联盟:“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联盟政治新范式[J]. 孙德刚,张帅.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9(02)
[3]特朗普政府建立南海“议题联盟”初论[J]. 夏立平,马艳红. 东南亚研究. 2018(06)
[4]联盟之后——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新形式探讨[J]. 凌胜利.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7(01)
[5]探析全球治理中的“意愿联盟”[J]. 贺平.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16(01)
[6]“基础四国”机制与国际气候谈判[J]. 丁金光,管勇鑫. 国际论坛. 2016(06)
[7]冷战后美国亚太多边外交中的同盟逻辑[J]. 史田一. 当代亚太. 2015(02)
[8]联盟的转型:一项概念分析[J]. 凌胜利. 太平洋学报. 2015(03)
[9]WTO多边贸易体制下成员谈判集团制度与中国的策略[J]. 周跃雪.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5)
[10]联合阵线与美国军事干涉[J]. 刘丰. 国际安全研究. 2013(06)
硕士论文
[1]国际气候谈判中伞形集团的立场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研究[D]. 王常召.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87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48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