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日关系“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论钓鱼岛问题与日本防卫计划大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2 17:25

  本文关键词:中日关系“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论钓鱼岛问题与日本防卫计划大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的中日关系恶化容易,改善难。2010年9月"钓鱼岛事件"再度引发中日领土主权争议,并造成两国关系和民众感情恶化。同年末出台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对中日关系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有可能以新的形式抬头。中日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化解,需要双方拿出诚意与智慧。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关键词】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 防卫计划大纲 菅直人内阁
【分类号】:D822.3
【正文快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是《三国志》里的一句话。中国古人对此解释说:“如登,喻难;如崩,喻易。”2010年的形势发展变化,再度折射出中日关系具有这种脆弱性。上半年,鸠山由纪夫内阁当政期间中日关系稳步发展,而下半年菅直人内阁执政后则出现波动,甚至严重倒退。2010年导致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刘江永;[N];人民日报;2011年

2 钟声;[N];人民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芹;高凡夫;;建国后对日索赔长期搁置的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2 朱凤岚;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3 徐晓望;;台湾光复与钓鱼岛列屿的法理回归[J];东南学术;2011年02期

4 柯平;甲午战争与日本割台计划的实施[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5 贾丹;;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的历史评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6期

6 刘丽君;周恩来与中日邦交正常化[J];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张耀武;;中日关系中四个政治文件的特色及其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林泰;赵学清;;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国际法阐释[J];河北法学;2010年12期

9 魏丕植;;不容侵犯:钓鱼岛是中国神圣国土[J];黄河之声;2011年08期

10 孙传香;;论领土主权的定局性——中国钓鱼岛群岛主权之国际法再思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善涛;;邦交正常化前的中日民间外交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邰哈斯其木格;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世鹰;战后日本对华“政经分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陆锡华;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韩云忠;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日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夏友照;冷战后日本右翼思潮与中日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6 严宝锋;中国对日外交战略的回顾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泰玉;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华外交战略分析[D];延边大学;2005年

8 李恒;钓鱼岛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赵亮;21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温馨;环东海地缘政治在中日关系中的意义[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孙承;;日本外交的“新思维”——论新福田主义[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3 廉德瑰;;新福田主义与中日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12期

4 刘江永;;从“融冰”到“春暖”——2007年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J];亚非纵横;2008年01期

5 代小丹;;日本身份认同的演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林晓光;周彦;;2010: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和日美关系、中日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1年01期

7 孟晓旭;;“前原外交”与中日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查道炯;中日关系与东亚合作[J];日本学刊;2005年05期

9 刘强;;日本民主党内阁的内外政策及中日关系[J];国际展望;2009年03期

10 刘江永;;实现战略互惠 增进民间友好——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J];日本学刊;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邓伟权;;中江丑吉的中日关系论[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3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4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5 张艳茹;;2010年7—9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6 张艳茹;;2009年10—12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7 张艳茹;;2010年10—12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8 张艳茹;;2011年1—3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9 张艳茹;;2011年4—6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10 王泰平;;日本民主党政权的外交政策取向[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薇;从商人到大使:丹羽宇一郎风格揭秘[N];华夏时报;2010年

2 徐立凡;“知华派”大使对中日关系意味着什么[N];华夏时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中国,如何现实地面对日本[N];南方周末;2006年

4 周庆安;后安倍时代中日关系需要确定性[N];南方日报;2007年

5 日本问题研究专家 陈言;菅直人吸取鸠山教训[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陈言;中日俄“大考”[N];中国经营报;2010年

7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廉德瑰;中日关系能否“友爱”?[N];解放日报;2009年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王泰平;鸠山式“曼波舞”[N];解放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文雪梅;中日关系近期不会改观也不至恶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兰;中日关系展望[N];中国国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樱井秀成;冷战后日本外交决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4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6 侯德贤;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与当代国际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高凡夫;追索正义与尊严的艰难诉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试论互联网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2 何丽;新世纪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山东大学;2006年

3 吴健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及日本人的中国观[D];暨南大学;2003年

4 支晔;试论21世纪初日本外交制度的变化[D];外交学院;2009年

5 李俏;论小泉内阁的对华政策及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潘泽潇;金融危机下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D];吉林大学;2009年

7 萧俊;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亮;21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彭春艳;政治文化差异与中日外交[D];湘潭大学;2006年

10 王爽;冷战后国际政治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日关系“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论钓鱼岛问题与日本防卫计划大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416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9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