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
本文关键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出于对自身优势的过分自信和未来前景的焦虑,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成为一种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有着夸大中美权力转移所带来危险的倾向。美国不肯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应有的安全需求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其亚太盟友挑战中国,试探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中美要走向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双方首先需要防止中美关系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溢出"非敌非友"的框架。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亚太“再平衡”战略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防御性现实主义
【分类号】:D871.2
【正文快照】: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一种过度反应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要点包括:在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财富与权力中心的背景下,将美国军事、政治和外交资源的分配向该地区倾斜,强化与亚太盟国、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世平;;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J];当代亚太;2009年05期
2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3 周方银;;朝贡体制的均衡分析[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1期
4 江忆恩;胡若愚;;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回应阎学通的“假朋友”理论[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2期
5 阎学通;漆海霞;;中美竞争前景:假朋友而非新冷战[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3期
6 赵全胜;;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双领导体制”[J];美国研究;2012年01期
7 阎学通;;对中美关系不稳定性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2期
8 朱锋;;奥巴马政府“转身亚洲”战略与中美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2 杨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2008—2011)[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2期
3 曾向红;辛万翔;;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否必然?——承认理论视角下的一种考察[J];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01期
4 张慧智;王箫轲;;中美对朝政策竞争与合作的态势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5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J];当代亚太;2012年05期
6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在中美权力与信任之间[J];当代亚太;2012年05期
7 刘波;;美国战略东移的行动特点[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黄昭宇;杨雪慧;;国际安全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高程;;工业化大国崛起模式背后的理性计算——历史透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5期
10 严安林;张建;;美国“重返亚太”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J];东北亚学刊;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郭杰;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4 王凌;美国对他者的安全化:路径与动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敏;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华;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国际政治效能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振江;金融危机后中美关系的博弈论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想;同盟的双重性与冷战后的美日同盟[D];复旦大学;2011年
4 黄曦;美国主流印刷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丰华;基于国际危机管理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合作[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张沛霖;冷战后美国经济霸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范宝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双阳;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D];山东大学;2012年
9 何睿;非合作博弈视角下相对地位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白亮;二十国集团对国际秩序的变革[D];辽宁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亚玲;;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根本逻辑与手段——兼论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2 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3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4 杨成;;“选择性介入”的回归与美国领导地位的重塑——奥巴马对外战略思想评析[J];国际论坛;2010年05期
5 王缉思;;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6 戴颖;邢悦;;中国未在联合国对美国软制衡[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3期
7 朱中博;汪宁;;《盐铁论》与中国古代战略文化[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4期
8 聂宏毅;李彬;;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4期
9 冯慧云;;中国是现状改变国吗?——基于信念体系操作码的解读[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3期
10 张锋;;解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巨明;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J];外交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杨洁勉;从第三次辩论看中美关系的走势[J];国际展望;1997年11期
3 金灿荣;;美国政治与中美关系(下)——冲突中的派别和问题[J];世界知识;1997年22期
4 郝平;;合作为主 分歧仍存——论21世纪的中美关系[J];中国国情国力;1997年04期
5 张柏楷;;中美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J];共产党人;1998年01期
6 任文;“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J];美国研究;2001年02期
7 韩玉贵;中美关系发展的展望[J];理论学习;2002年12期
8 孙晋忠;解读中美关系走势[J];w
本文编号:419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41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