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的“高政治”探讨:权力运用与利益维护
本文关键词:公共外交的“高政治”探讨:权力运用与利益维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外交的政治实质是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公共外交不只属于文化和传播学范畴,更属于国际政治学范畴。公共外交是国家运用特殊权力手段,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交行为。作者分析了公共外交运用权力的方式,指出公共外交发挥其社会接触功能、适应相互依赖的新安全环境、丰富国家开展传统安全竞争的手段、巩固重要安全关系、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国内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功能,阐释了公共外交在国家海外利益扩展和保护、应对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和文化摩擦、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从公共外交的政治基理出发,中国外交应当从多个方面推动外交的整体转型,其中包括对外国社会的有效接触、外交工作的价值观支撑、外交政策的政治传播分析和话语权掌控、外交博弈中的对内社会动员等,加快提升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国际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上的公共外交水平。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公共外交 软实力 中国外交 安全观 义利观
【基金】: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公共外交的学理创新与智库建设”(项目号:2015JT006)的资助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公共外交大体上被学术界界定为国家对外“赢取人心”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相关部分提出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②这一界定原本反映了外交学者和决策者对于当代国际关系认识的深化: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显著上升、国内政治与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2 周鑫宇;;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动因及其启示——以“刺激-反应”模式为视角[J];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3 周鑫宇;;中国对日国际舆论斗争评析[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3期
4 唐小松,王义桅;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J];美国研究;2003年03期
5 唐小松,王义桅;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J];欧洲研究;2003年04期
6 苏长和;;论中国海外利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8期
7 周鑫宇;;硬实力与公共外交[J];世界知识;2014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超,张魁中;中国的公众外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陈祥明;发展模式及其科学选择──对若干理论与实践难题的再思索[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范鸿达;洪正;;中国在中东的风险分析:以海湾地区为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4期
4 吴波;;论邓小平外交理论中的国家利益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5 刘名;;试论国有企业中国家秘密的认定[J];保密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6 马郧,李建;论管理贸易政策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基础[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7 李桂树;;“一边倒”外交策略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王群;;当前国家利益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才智;2008年02期
9 窦艳洁;;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分析和外交战略选择——以中国国家利益的层次为视角进行分析[J];才智;2011年02期
10 金玲,王衡;朝核危机的安全困境与中国国家利益[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昕;;为什么合作?——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略论[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4 王景斌;;公共利益之界定:一个法理学视角[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当代中国身份定位的演变对其参与国际合作的影响[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6 冯青淑;;共同利益与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国麟;吴华清;杜旭峗;;现代化理想图景的诉求——从2010年世博会对外报道看中国公共外交的话语建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8 周培源;;对内沟通与对外防御:中国公共外交新思考[A];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徐昕;;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于l,
本文编号:464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46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