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身份互构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东南亚区域主义中印尼的区域领导建构

发布时间:2017-07-06 09:25

  本文关键词:身份互构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东南亚区域主义中印尼的区域领导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领导 区域公共产品 身份 地位 印度尼西亚


【摘要】:全球化与区域主义共生的语境下,民族国家具有多样、动态且复杂的身份。对此,已有身份研究重在阐述某一类身份的形成基础与施用路径,对不同身份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不同身份的转化问题,而忽视了以某一国家为主体,对其不同身份间互构关系的探究。本文认为,围绕某一国家探究其不同身份间基于某种目的的互构关系是解释国家外交中复合型身份特征的有效途径;解释这种身份互构逻辑的前提则是理解身份建构的逻辑,在已有研究尚未形成对身份建构逻辑统一认识的情况下,本文以身份与地位为两端,以角色与行为为中介,提出本文对身份形成与作用的一种解释路径:“存在→身份(利益+偏好)→行为/角色→地位”,并将其称为“身份的地位化”。本文的身份互构因而主要立足于解释某一行为主体所具有的两种或多种身份间的关系;补充说明某些身份如何作用于行为体的行为与互动;行为与互动如何要求不同身份形成关联。解释身份互构的逻辑同样需要回答身份间因何互构、如何互构、互构的结果与作用等问题,对此,本文通过身份具体化,借由具体身份进行专门研究。以“身份地位化”为宏观概念基础,文章分别以区域层次与区域大国为考察身份互构与探寻身份互构逻辑的场所与对象,架构了一种区域大国谋求身份地位化的路径——在“区域大国身份”基础上谋求“区域领导地位”。重点阐述了身份互构的动力、过程与结果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其中,身份互构与区域公共产品是区域大国身份地位化进程中的两个基本变量。后者区域公共产品是解释区域大国获取区域领导进程的有效载体,融入身份互构因素后,区域大国在区域公共产品中的角色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供给者”,即理念上的倡议、行为上的发起与运行;还包括“转化者”,即在行为上推动区域间公共产品和/或国际公共产品产生区域效用,具体包括引导域外大国(霸权国)主导、涉及或覆盖本区域的国际、区域间公共产品产生区域效用;推动本国主导的、涉及或覆盖本区域的国际、区域间公共产品产生区域效用这两大方面。在上述宏观概念基础、中观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案例研究的基本原则,将印度尼西亚确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印尼的区域大国与中等强国身份确立为探究身份互构关系的主要对象身份,将印尼的区域领导地位确立为身份地位化的目的;以东南亚经历的主要危机为选取案例的基本节点;以印尼谋求东南亚区域领导进程中区域大国与中等强国身份互构机理、这种互构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转化间的关联、身份互构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转化对印尼实现区域领导的作用为基本过程,探究区域领导进程中身份互构的逻辑。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对1955年万隆会议前后印尼行为与角色的梳理,分析了印尼在塑造万隆会议及“万隆十原则”这一区域公共产品的实力、制度与规范层次内涵中的作用,指出该公共产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规范意义上;并揭示了这一进程中印尼开始获得区域大国与中等强国身份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印尼在东盟这一东南亚最大、至今影响最深远的区域公共产品的倡议、发起与运行中的行为与角色的梳理,分析了印尼在东盟成立与发展中对其实力、制度与规范层次内涵的塑造作用;并指出印尼作为区域公共产品主要供给者,在意愿驱使与区域仁慈霸权角色扮演中,开始了自身区域大国与中等强国身份间的互构。通过对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印尼在G20、"MIKTA"产生与发展中的行为与角色的梳理,分析了印尼在联接区域与全球层次、供给与转化"MIKTA"的区域效用中对相关组织的实力、制度与规范内涵的塑造作用;并指出印尼的区域大国与中等强国身份正围绕着区域与安全这两大主题展开互构,推动着印尼借由中等强国身份对区域大国的补充作用,谋求实现自身的东南亚区域领导地位。
【关键词】:区域领导 区域公共产品 身份 地位 印度尼西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导言11-21
  • 一、问题的提出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2-19
  • (一) 关于身份的已有研究13-16
  • (二) 身份建构与身份互构16-19
  •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框架安排19-21
  • 第一章 区域领导、区域公共产品与身份互构:一种解释路径21-33
  • 第一节 区域大国与区域领导21-26
  • 第二节 区域领导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26-30
  • 第三节 案例选取依据30-31
  • 本章小结31-33
  • 第二章 谋求区域领导的开始:万隆会议与印尼谋求两种身份的开始33-46
  • 第一节 印尼在万隆会议进程中的行为与角色33-36
  • 第二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万隆会议与实力36-39
  • 第三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万隆会议与制度39-42
  • 第四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万隆会议与规范42-44
  • 本章小结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万隆会议与印尼两种身份的获得44-46
  • 第三章 谋求区域领导的关键:东盟与印尼两种身份互构的开始46-60
  • 第一节 印尼在东盟建立中的行为与角色46-48
  • 第二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东盟与实力48-51
  • 第三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东盟与制度51-54
  • 第四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东盟与规范54-58
  • 本章小结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东盟与两种身份互构58-60
  • 第四章 谋求区域领导的重启:“MIKTA”与印尼两种身份互构的强化60-72
  • 第一节 印尼在“MIKTA”发展中的行为与角色61-63
  • 第二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MIKTA”与实力63-66
  • 第三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MIKTA”与制度66-68
  • 第四节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MIKTA”与规范68-70
  • 本章小结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MIKTA”与印尼两种身份互构70-72
  • 结论72-75
  • 参考文献75-82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82-84
  • 后记84-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红;;东盟安全观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刘乐;;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11期

3 贺刚;;自传体叙述与身份进化的动力——基于欧洲化进程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11期

4 门洪华;;四大力量博弈与东亚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15年05期

5 郑先武;;万隆会议与东南亚区域主义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9期

6 李巍;张玉环;;美国自贸区战略的逻辑——一种现实制度主义的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8期

7 陈琪;管传靖;;国际制度设计的领导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8期

8 卢光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与GMS合作的深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陈小鼎;王亚琪;;战后欧洲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6期

10 黄河;;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5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525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