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阐释与叙事呈现——“非遗”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阐释与叙事呈现——“非遗”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研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介质,本文将翻译学与传播学和叙事学相结合,从文本阐释和叙事呈现两个层面重点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对目标语文化及目标语读者的关照,从而探索提升中国"非遗"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
【基金】:2014年浙江省社科联年度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4N189 中国美术学院“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900045931429
【分类号】:G125
【正文快照】: 作者喻旭燕,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讲师;(杭州310002)蔡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副教授。(宁波315100)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闪烁着人类文明的智慧光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国对“非遗”概念的界定和分类有所不同,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美芳;编译的理论与实践——用功能翻译理论分析编译实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珠;从功能翻译论角度看新闻翻译的信息转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万芳;姜宇灵;;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日汉应用翻译的指导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 周芳;;从目的论角度解读剪报翻译——以某剪报公司的剪报翻译(中英文双语)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4 封志华;;浅谈翻译中的功能翻译理论[J];大学时代;2006年08期
5 陈元骊;;功能翻译理论的突破及启示[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01期
6 周锰珍;;目的论在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中的适用性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贾艳丽;王宏军;;“功能+忠诚”——翻译目的论评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温弘;;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医学英语翻译研究[J];才智;2013年24期
9 张华容;;《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解说词的译制原则[J];当代电视;2014年01期
10 方梅;郭飞;;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文化旅游文本英译的原则[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从功能翻译角度谈汉语旅游文本中诗歌引文的英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苏倩;目的论视角下看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嘉佳;功能派理论指导下的涉外酒店业汉英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寇利平;[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加庆;英汉新闻编译的功能途径[D];山东大学;2011年
6 朱盼盼;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政府网站新闻版块的编译[D];宁波大学;2011年
7 崔红叶;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电影字幕英汉翻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红;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普遍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娟;编译在外宣英译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龙璐;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外宣资料的英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守让;文学的文化阐释功能[J];理论与创作;2000年03期
2 杨杰,刘立军;俄语中某些表爱称谓的语言文化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3 陈旋波;林语堂的文化阐释学浅析[J];学术论坛;2001年05期
4 金昌庆;原型的意义——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化阐释[J];当代文坛;2003年06期
5 樊荣;成公子安《啸赋》的艺术魅力及其文化阐释[J];名作欣赏;2005年10期
6 刘淮南;;建构抒情学的努力——评李s健吨泄糯闱槔砺鄣奈幕汀穂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周颖;;关于“恶”的文化阐释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韩伟;柯丽娜;;类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狂欢——对当下女性宫廷题材剧作的文化阐释[J];创作与评论;2011年06期
9 刘会芹;薄守生;;“经”字意义流变的文化阐释[J];德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刘申;风水思想的文化阐释[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范玉刚;;文艺学范式的重构及其文化阐释[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陈建中;;比较研究新境界——评《诗经的文化阐释》[A];东方丛刊(1996年第4辑 总第十八辑)[C];1996年
4 陈向春;;中国古小说猴的文化阐释[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5 ;新书览要(20种)[A];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洪兆惠;面对文化阐释的尴尬[N];辽宁日报;2007年
2 李庆本;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圣华;让世界读懂中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李庆本;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学理依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陈跃红 ;颁奖词的跨文化阐释[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廖小平;诚信的文化阐释[N];光明日报;2012年
7 乐黛云;建立多样性的“对视”[N];文艺报;2012年
8 喻守国;经典的另一种读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悦生;论文化阐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林小妹;“素”审美语义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赖书慧;方位词“左”的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欧阳玉菲;“巧”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丽姣;分裂中探寻希望—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的文化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傅佩华;“高”和“高~”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陈燕;林纾翻译的文化阐释[D];苏州大学;2002年
8 魏维;“圆”和“圆”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滢;街头、街民与“秀时代”:《生活秀》多重文本的文化阐释[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杨裕曦;地铁空间及其影视意象的文化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0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15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