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鄂西山地城镇绿道建设初探——以宜昌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鄂西山地城镇绿道建设初探——以宜昌地区为例
【摘要】:历史文化型绿道作为绿道建设的一种类型,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功能。文章以鄂西山地城镇——宜昌地区为例,探讨了侧重历史文化景观再现的中心城区绿道建设、立足历史文化空间整理及连通的宜昌市域绿道网构建以及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相衔接的绿道外延建设。通过多层面分析阐释,为鄂西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提供基本方向和思路,由此为鄂西历史文化保护提供新的方法视角。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山地城镇生态安全格局与景观特色研究”(项目编号:12YJA760029) 宜昌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宜昌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研究”(项目编号:A14-30309)
【分类号】:G127
【正文快照】: 绿道又称绿色廊道、生态廊道[1],其理念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1990年查尔斯·E·利特尔(Charles E.Little)在其所著的《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中对绿道作出如下解释: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鉴泓;;学会年会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专题研讨会综述[J];城市规划通讯;2003年01期
2 宇文家胜;;镇江新区大港片区历史文化保护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9年08期
3 张如彬;;美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发展比较[J];中国名城;2011年08期
4 秦金燕;;岱庙历史文化保护[J];知识经济;2011年01期
5 余菲菲;安童;张潇;;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小城镇景观特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库瑞;;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7 魏玉军;;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纪实[J];中国建设信息;2009年03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磊邋记者 陈建民;九三杭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论坛昨开幕[N];杭州日报;2007年
2 立早;两项重大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实施[N];无锡日报;2008年
3 记者 解悦;让“老字号”在历史文化保护中重放光彩[N];南京日报;2008年
4 黄之宏;2000万元保护“文化家产”[N];温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曲美慧;建立历史文化保护控制体系[N];徐州日报;2012年
6 张文敬 雷蕾;让城市留下更多历史记忆[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朱采菊;名城文化保护大有可为[N];南通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可;保护与建设当和谐相生[N];南通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莹 蔡新华 冯永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难以兼得?[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傅旭明;大运河申遗遭遇机制瓶颈[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本文编号:1169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1697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