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风东渐与地缘人文图景——当代印尼华裔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溯源
本文关键词:闽风东渐与地缘人文图景——当代印尼华裔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溯源
【摘要】:东南亚华裔群体在文化传播场域中承担着桥梁作用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直接表述功能,他们是构建文化软实力不可忽略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对印尼华族继承中华传统的文化根脉进行溯源,发现其文化认知具有异质多元、稳定闭合、守望相助、自强奋进的闽式地缘性:他们在多元交融的缝隙里执着地保存了闭合相守的文化气息,他们用自强奋进的身姿诉说着悲壮而悠远的文化承担。这一文化探析将有助于厘清印尼华裔与母国的传承关系,正本清源,了解中华文化母体与分支的联系,进而深度感知印尼华人的中华文化特性;以一种崭新的文化视角来透悟东南亚"中华文化带"的心理效应,探究在当今全球多元化趋势的驱动下,文化交融、和谐共处这一符合历史规律的世界民族前进的方向。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A类项目——“他者镜像与自我形象——从东南亚留学生对闽文化的体认与反哺作用谈起”(项目号:JAS1409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华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研究”(项目号:12YJA740047)
【分类号】:G05
【正文快照】: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在其134个族群中,华人族群是第三大族群,总人数在1000万左右,(1)居海外各国之首,可以说是除中国外世界华人最多的国家。但印尼华族在当地的生存不仅与强调“多元文化并存”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不同,亦与推崇“自然同化”的泰国有异,历史上他们经历了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登翰;;闽南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东南学术;2014年04期
2 郑一省;;当代印尼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软实力建设[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年03期
3 李兴华;;泉州伊斯兰教研究(下)[J];回族研究;2010年03期
4 李兴华;;泉州伊斯兰教研究[J];回族研究;2010年02期
5 李明欢;黄猷;;海外华人族群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6 温北炎;;印尼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J];东南亚研究;2008年04期
7 张文彪;;关于福建历史文化当代意义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8 吴小安;;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9 郑学檬,袁冰凌;福建文化内涵的形成及其观念的变迁[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年05期
10 苏东水;;试论“泉州模式”的经济特点及其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双一;;文化视角、辩证思维与新学科理论建构——刘登翰学术研究的贡献和特点[J];华文文学;2016年05期
2 杨m8;;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综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3 蔡明宏;;闽风东渐与地缘人文图景——当代印尼华裔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溯源[J];世界民族;2016年04期
4 蔡明宏;;他者镜像与自我形象——东南亚留学生对闽文化的体认与反哺[J];汉语学报;2016年03期
5 张国峰;;“油田青年”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观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04期
6 刘奇洪;;新常态下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泉州探索”(上)[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7 王宇洁;;早期中国伊斯兰教遗迹引发的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林存文;吕庆华;;泉州创意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及对策措施[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9 刘玉生;;资源禀赋视角下泉州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黄身发;;浅析新泉州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温北炎;;印尼华人应居安思危之我见[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2 庞中英;中国软力量的内涵[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208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20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