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文化的传播模式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华孝文化的传播模式分析
【摘要】: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能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都离不开孝文化的大规模传播。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孝文化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不同类型的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途径和内在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也不尽相同,从而构成了中华孝文化的传播系统。传统孝文化在传统媒介中的传播主要是以"直线传播模式"呈现的,而在新媒介环境下就需要构建"交互式传播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升传播效果。不同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进步都在影响着孝文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孝文化的传播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介环境下,打造交互式孝文化信息平台,重新审视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加强孝文化网络信息的把关和舆论引导是中华孝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的必要举措。
【作者单位】: 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开放项目(2014K11) 湖北省教育厅重大委托项目(13ZD032)
【分类号】:G206;G122
【正文快照】: 孝是中国文化向人际与社会历史横向延伸的根据和出发点,因此成为中国文化逻辑之网的纠结和核心。[1]几千年来,中华孝文化对人民大众的生活乃至国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孝观念源于人类自然的血缘亲情关系,然后从家庭道德规范上升到社会伦理关系,逐步形成孝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昌江;;谈“孝文化”的现代化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潘剑锋;;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3 卢黄熙;郭继民;;辩证地审视孝文化[J];岭南学刊;2006年06期
4 刘洪波;;浅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十大特性[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陈昆满;;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6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孝文化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何兴楚;华丹;;孝文化研究管见[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10 ;孝感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网开通[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和平;;“孝文化”与社会和谐[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胡锡庄;季文兰;田广志;;弘扬我国古代孝文化的优良传统[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3 宋清莲;;弘扬传统孝文化 创建社会主义新孝道[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年
4 蒋晓华;;弘扬孝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7 焦振芳;;我对孝文化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浅见[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志英;;对新孝文化的思考[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社会意义[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覃乃勉;;孝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意义[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董想明;“孝文化”经济瞄准武汉市场[N];长江日报;2005年
2 ;孝文化在转轨中继承和发展[N];中国老年报;2003年
3 高晓胜 樊红霞 作者单位 中共孝感市委宣传部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传统节日弘扬孝文化的思考[N];孝感日报;2005年
4 记者 朱霞 通讯员 田寿永;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在我市成立[N];孝感日报;2005年
5 黄火廷;弘扬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N];孝感日报;2005年
6 郭之纯;倡导“孝文化”谨防三误区[N];中国老年报;2007年
7 通讯员 田寿永 程如进 黄文军;探索孝文化研究和开发创新之路[N];孝感日报;2006年
8 记者 董晓芳 通讯员 李珍;中华孝文化研究网在孝感学院开通[N];孝感日报;2008年
9 蒋润涛;做大做强孝文化产业[N];孝感日报;2008年
10 孝心;中华孝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N];孝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嘉珍;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瑛;孝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传森;孝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秀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社会的传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7 陈奕秀;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孝文化建设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8 陈世超;我国“孝文化”视域下的老年生命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静;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中国孝文化传播[D];山西大学;2015年
10 王莹;“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24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22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