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经翻译后的《三国演义》在东南亚国家传播广泛,东南亚人民对三国文化有特殊的感情。本文分析了东南亚人民三国文化情结产生的原因,结合东南亚游客的消费习惯、行为特点、性格特征等,提出了针对东南亚入境旅游市场的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策略,以此扩大四川旅游在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加快四川省旅游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
【基金】: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三国巴蜀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以《三国演义》在越南、泰国为例”(项目编号:XBYJC13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近年来,学界对“三国文化”的研究成果丰富。1991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首届“三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了“三国文化”的概念。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俊认为,对“三国文化”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晓;;三峡水电文化旅游开发与利用[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3年00期
2 马鹤丹,时秀云;对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丽梅;;黑龙江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满语研究;2006年02期
4 王佩良;张茜;;论湖南辣椒文化旅游开发[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2期
5 ;古镇如何实现文化旅游开发[J];前进论坛;2009年03期
6 邱智鸿;姚月圆;;梅山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前景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巴晓芳;;旅游开发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鄂西土家族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新闻前哨;2011年03期
8 郭清霞;略论武汉市楚文化旅游开发[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9 吴媛媛;颜节礼;;苏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潜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10 吴东荣;边瑞;;云南文化旅游开发刍议(下)[J];山东文学;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滨;;中国老兵祈望和平——关于以和平寺为中心进行长城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2年第4期[C];2012年
2 范光琴;;文化,旅游之帆——章安古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明龙;;句町文化旅游开发三题[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巴晓芳;;旅游开发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鄂西土家族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5 陈广万;陈玉英;;梅关-珠玑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的探讨[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乾卫;;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朝隆;喻美琴;陈敬堂;;基于基塘视角的珠三角地区渔耕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渔耕粤韵”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磊;刘庆友;;盐城农业文化旅游开发[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武文;;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前景[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朱一叶;;贵州省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黔东南镇远县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芙蓉;警惕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误区[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记者 崔燕;黎侯古镇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签约仪式在并举行[N];长治日报;2011年
3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杨哲;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记者 钱兰;人大代表视察文化旅游开发建设[N];泰州日报;2008年
5 冯海啸;湘西老家寨 探索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保护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梁新民;加快古镇陶瓷文化旅游开发步伐[N];铜川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薛锁明 范非;古城新韵[N];山西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陈华;柳萍委员:加快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开发[N];宁夏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聪梅;研讨南塬文化旅游开发[N];渭南日报;2011年
10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教授 徐君;深度挖掘才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静;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人类学思考[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王丹;杭州农耕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宏明;海岛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以嵊泗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艳;桂林文化旅游开发对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莉;南宁市壮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吕文涛;沂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开发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姚作舟;对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美学思考[D];贵州大学;2007年
8 欧越男;天水文化旅游开发探析[D];长安大学;2007年
9 潘善环;侗族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丽;海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前景与发展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5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25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