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个别:梁漱溟对文化的思辨
本文选题:梁漱溟 + 胡适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文化可否分割与借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众皆关注而又充满困惑的问题。五四后梁漱溟一面主张民族文化的特色决定其整体,一面又把文化整体观从民族提升到人类,但未曾言明世界文化究竟是单一整体还是众多文化的合体。他的主张当时就引起争议,反对者有两个倾向,一从人类文化观照民族文化,一侧重民族文化内部的复杂性。实则学理的探讨是一回事,若从实践看,要采纳异文化就不能不分而汲取,且任何西化都只能是某种涵化。抗战后梁漱溟参酌各说,又提出一种可以涵容歧异的文化整体观。
[Abstract]:Whether culture can be divided and used for reference is a problem that is concerned and confused in Chinese modern history.On the other hand Liang Shuming advoc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ulture determine its whole, and on the other hand promoted the whole view of culture from nation to human, but did not say whether the world culture is a single whole or a combination of many cultures.His opinion caused controversy at that time, opponents had two tendencies, one was to view national culture from human culture, the other was to emphasize the complexity of national culture.The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theory is one thing, if we look from the practice, we can not adopt different culture but learn from it, and any westernization can only be some kind of acculturation.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Liang Shuming, referring to each other, put forward a cultural holistic view which could contain different view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罗志田;;无共识的共论:五四后关于东西与世界的文化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罗志田;;文化翻身:梁漱溟的憧憬与困窘[J];近代史研究;2016年06期
3 罗志田;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J];近代史研究;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楷千;;大众心理学视角下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优化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7年22期
2 李亚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研究[J];山西青年;2017年13期
3 梁慧稳;;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生态学研究初探[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4 张一波;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生态视角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09期
5 任如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及适应对策[J];才智;2016年23期
6 张强;张健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07期
7 贺莉;陆根书;李泓波;;课堂环境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06期
8 李向妃;;政治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思想教育的研讨加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9 魏胜强;;跨学科视野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J];行政与法;2016年02期
10 王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罗志田;;文化翻身:梁漱溟的憧憬与困窘[J];近代史研究;2016年06期
2 罗志田;;文化东西:梁漱溟之问的时代性[J];探索与争鸣;2016年07期
3 罗志田;;异化的保守者:梁漱溟与“东方文化派”[J];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3期
4 罗志田;;近代“道出于二”语境下学科认同的困惑[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5 罗志田;;近代中国“道”的转化[J];近代史研究;2014年06期
6 石川祯浩;;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日本因素——以茅原华山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7 罗志田;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8 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文华;论梁漱溟的人哲学[J];哲学研究;2001年10期
2 陈来;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李可亭;论五四后梁漱溟在传统思想现代化方面的局限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吴全兰;试论梁漱溟对“真情”的推崇[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张牛;略论梁漱溟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壁生;;以梁漱溟为镜[J];南风窗;2006年06期
7 徐克敏;;四首佚名诗非梁漱溟所作[J];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8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评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袁自强;;最后的儒者——梁漱溟[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02期
10 土田正;;通过日本有关梁漱溟研究而窥视其学术研究掠影[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剑虹;黄希庭;张进辅;;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顾红亮;;梁漱溟的礼俗观与儒家生活方式整顿[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长林;;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王焱;陈龙江;;以文化教育为手段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借鉴意义[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刘重来;;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6 刘长林;;儒家人生哲学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启示[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光芒;;论梁漱溟东方文化观的理性内核[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王荧;;从学校改造到乡村建设——梁漱溟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四起四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仲明;;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勇;“自我颠覆”的晚年梁漱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黄敏兰;透过梁漱溟的眼看那些“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杨吉生;梁漱溟的养生之道[N];保健时报;2008年
4 马军;梁漱溟婚姻中的两个小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书评人 马勇;也谈梁漱溟的婚姻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季萍;梁漱溟的传统法文化观[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许荻晔;“今天谈中国问题,是重温梁漱溟已思考过的问题”[N];东方早报;2013年
9 陈鹏鸣;一部全面展示梁漱溟心路历程的传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丁为祥;梁漱溟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2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6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梁漱溟“人心论”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杨子波;梁漱溟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晨光;梁漱溟文化视域下的人生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张艳兵;梁漱溟的“新礼俗”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易雯;梁漱溟国家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陆曜伟;梁漱溟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韩璐;论梁漱溟的心性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耿志宇;梁漱溟“理性”概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9 高乐乐;五四时期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范晓强;梁漱溟民主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1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76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