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仪式理论到社会理论:过渡礼仪的概念系谱
本文选题:过渡礼仪 + 空间 ; 参考:《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01期
【摘要】:过渡礼仪在理论谱系上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一,作为仪式理论,它以一种借自空间的直观为经验基础,强调仪式过程和次序的普遍重要性,并力图在非连续性差异中建构一种秩序感。其二,作为社会理论,过渡和阈限被视为社会结构和分层体系的一种功能状态,它们不仅是社会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社会再生产的一种原初动力。在晚近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遭遇表述危机的背景下,过渡礼仪则进一步被置入非仪式性过渡、地方性生产以及后结构主义的权力解剖术中加以反思,边界论、实践论、现象学、符号学以及谱系学已逐渐成为全面检视过渡礼仪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
[Abstract]:Transition etiquette in the theoretical pedigree has undergone two stages of development.First, as a ritual theory, it emphasizes the universal importance of the ritual process and order on the basis of an intuitionistic borrowing from space, and tries to construct a sense of order in the discontinuous differences.Second, as a social theory, transition and threshold are regarded as a kind of functional stat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tratification system. They are not only a special form of social control, but also a primary motive force of social reproduction.In the context of the crisis i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nthropology in the recent past, the transition etiquette is further put into the non-ceremonial transition, local production and post-structuralism power dissection to reflect on, boundary theory, practice theory, phenomenology, etc.Semiotics and genealogy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erspective in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ransitional etiquett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分类号】:K8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举文;;重认“过渡礼仪”模式中的“边缘礼仪”[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张燕霞;刘伟伟;韩小君;;婚礼中女性三种身份的仪式性转换[J];才智;2009年13期
3 王舫;;浅析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5期
4 梁宏信;;范·热内普“过渡仪式”理论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王霄冰;;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陆燕;;阈限:站在青春门槛上的人生——《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隐喻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高丙中;;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的一种关系的表述[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8 汪俊;张建军;;布傣人婚俗的审美人类学考察[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9 蓝希瑜;;浙江景宁畲族“做老者”仪式探微[J];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10 张海峰;张闽;;新媒体下大学生交往形态及媒介素养培育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兰;赛尔龙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乔凯;仪式育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潘曦;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菲菲;新疆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变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齐玲;门与婚俗[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程守祯;扁鹊信仰探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建军;布傣人的人生礼仪与秩序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5 周海琴;福建纸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桂丽;布里亚特婚礼仪式及社会角色的转换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莉森;从大新生育习俗看壮族生育观念与生育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殷红;畲族“做功德”丧葬仪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包永兰;蒙古族萨满仪式结构与象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周波;明末以来豫南乡村社会的礼生与堂祭[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星亮;中西治学目的之差异[J];思想战线;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福岩;;道德传统与社会再生产[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2 陈乃圣;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及其运用[J];文史哲;1986年01期
3 李鹤文;从马列社会再生产公式的内在差异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非真实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王朝科;;自然力与社会再生产的辩证关系: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视角[J];海派经济学;2013年03期
5 徐向英;论研究生产力发展动力的出发点[J];理论探讨;1988年05期
6 郭爱昕;女大学生特征性心理问题[J];百科知识;2000年06期
7 芮炳夫;值得推荐的一部史学新著:《超载——抗战与交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熊映梧;再论社会生产力的属性[J];江汉论坛;1982年05期
9 杨欢进;经济规律分类新论[J];求是学刊;1985年06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平安;;进一步扩大需求的对策与建议[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飞虹;;刘少奇与新中国初期的对外贸易[A];刘少奇与新中国建设[C];1993年
3 陶为群;陶川;;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研究中问进口的影响——有不完全替代中间进口的两大部类再生产之解[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4 韩国栋;;对工业自销的认识[A];批发商业体制改革——首届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选编[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尚希 作者系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民生问题的要义:实现基本消费的平等化[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郭松民;煤窑主的豪迈与可持续发展的隐忧[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本文编号:1768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76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