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理论视野中的文化传承问题
本文选题:传统 + 文化记忆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记忆理论关于文化的阐释方式,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演变规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记忆理论认为,传统既在代际的"交往记忆"中被活态地传承与不断重构,又在"文化记忆"中通过有组织的、被客体化的经典文本与仪式等形式得以保存;传统看似来自历史,但它却是被当下的社会框架与现实需要所重构和阐释,因此传统是流动的、新旧更替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背景下会更替得更为频繁。传统的复兴与遗忘,都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形式与策略;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应避免形式化与简单化的仿古,注重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下社会空间中的"活态化"实践;同时应充分考虑到传统在当下社会的建构性与主体的多元性。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in memory theory provides a good perspectiv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memory, tradition is not only inherited and constantly reconstructed in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ve memory", but also preserved in the form of organized and objectified classical texts and rituals in "cultural memory". Tradition seems to come from history, but it is reconstructed and explained by the current social framework and realistic needs. Therefore, tradition is fluid, new and old replacement,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change will be replaced more frequently. The revival and forgetting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both form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ultural memory, the revival and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avoid the formaliz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of the imitation of the ancient tim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of "living" of the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resent social spac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nstructiveness of tradition and the pluralism of subje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J008)
【分类号】:G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车苏瑞;;通渭书画文化在社会建构中的积极功能[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年06期
2 王慧元;;鄂伦春族文化特色及活态保护[J];现代商业;2013年09期
3 赵一明;赵永久;;活态体验杭州老手艺[J];浙江画报;2013年02期
4 ;“活态”存在的文化遗产[J];河北画报;2010年07期
5 孙华;陈筱;刘秀丹;;山水侗寨 世外桃源的活态遗产[J];世界遗产;2013年04期
6 单霁翔;;“活态遗产”:大运河保护创新论[J];中国名城;2008年02期
7 雷宇;;活态的永恒[J];中华手工;2009年06期
8 林凤群;;活态流变,赋予民俗更持久生命力——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口飘色”说起[J];文化遗产;2011年03期
9 杨志强;;一条活态的文化走廊[J];当代贵州;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苏丽萍;;2012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活态传承”[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7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海波 王颖;科学文化的时代解读[N];吉林日报;2003年
2 陈光曙 吴春妍 史俏一;象山渔文化“活态”传承[N];宁波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吴香花 王升杰 记者 彭业忠;凤凰活态保护“非遗”文化[N];湖南日报;2013年
4 记者 方益波;杭州:老手艺“活态”传承[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记者 花为华;共论“大运河 活态遗产”[N];扬州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任静;山西孝义:活态民俗绽新蕾[N];光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学思;以市场化运作促非遗活态传承[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常雄飞;雅安非遗:活态保护谋新生[N];四川日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黄晓军 通讯员 王升杰;凤凰非遗文化迈向“活态传承”[N];团结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林雪娜;“非遗”的活态之路[N];广西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1838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3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