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回族流动人口节日文化的价值:开斋节、古尔邦节观察
本文选题:回族 + 流动人口 ; 参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摘要】:开斋节与古尔邦节对于那些在都市中流动谋生的回族人而言,有着重要的精神价值。两大节日是他们聚会的良好时空载体,节日里的聚会、礼拜等仪式活动是获得社会归属感的重要途径,为他们适应都市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力量,展现了城镇化进程中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调适。
[Abstract]:Eid al-Fitr and Gul Pradesh are of great spiritual value to the Hui people who make a living in the city. The two major festivals are a good time and space carrier for their gatherings. Ritual activities such as gatherings and services in festival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gain a sense of belonging in society and provide them with a certain spiritual strength to adapt to urban life. It shows the adjustment of Hui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urban lif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渤海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与城市融入研究”(15BMZ086)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宗教认同与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整合研究”(AS1516)
【分类号】:K8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继富;角色转换与文化认同——中国节日文化中的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徐峻蔚,孙挥;节日文化的反思与创新[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黄柏权;;节日文化中蕴涵的传统美德[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07期
4 肖池平;万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节日文化[J];沈阳干部学刊;2008年02期
5 ;春节让世界看到华人的价值观[J];教育文化论坛;2012年02期
6 菅丰;陈志勤;;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以日本都市的元旦文化改编为题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胡新华;;守望民族的节日文化——品读郭文斌的《农历》[J];中国职工教育;2013年03期
8 司忠业;陈荣武;;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与重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03期
9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主办“节日文化与社区建设研讨会”[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群宣;节日文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四川社联通讯;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傅晓鸥;;红色节日文化中的“同心”教育功能——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同心”教育方式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八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冯骥才;;在节日中享受我们的节日文化[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3 郑晓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4 陈华文;;年味:对时代和文化的体验——论年味的弱化及其对策[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5 王成荣;韩凝春;;节日文化与京派老字号发展创新[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6 徐仁瑶;;富饶的贫困[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8 ;后记[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若鸿;市领导检查节日文化市场[N];徐州日报;2007年
2 刘未;民俗专家齐聚番禺研讨节日文化[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晓轩;莫让公款月饼冲淡节日文化[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4 陈圣来;漫谈节日文化与消费[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本报评论员 付清;为深圳生机勃勃的节日文化喝彩[N];深圳特区报;2005年
6 记者 林萍 通讯员 冶华强 英薇薇;西宁城东区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N];青海日报;2006年
7 陈建平;樟树:节日文化大餐构建靓丽风景[N];宜春日报;2007年
8 刘瑞鹏 回春;文化“自助餐”让基层作主[N];战士报;2006年
9 李瑞英;调整节假日不要忘记宣传和研究节日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顾土;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N];文汇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姗姗;论中国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蕊;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影响[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3 舒路萍;中西传统特色节日文化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丹霓;华俄后裔节日文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杨明芳;产业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开发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6 袁晨;节日文化启动效应对个体决策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丹;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8 苗启林;结合企业识别系统推广传统中秋节文化品牌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9 罗平;花瑶“讨僚皈”节日文化空间的构建与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新博;节日的教育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77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7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