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开创与扭结——兼论顾颉刚先生对两学之贡献
本文选题:历史地理学 + 民俗学 ; 参考:《民俗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20世纪初年,中国历史地理学与民俗学从传统文史之学中脱胎而出获得新生,渐次向现代意义之学科迈进。时至今日,由于归属不同学科,两学在肇始与开创之初的关联与扭结在各自的学术史书写中鲜被提及。选取顾颉刚先生早期学术活动作为个案,从其学术宗旨、治学方法、学术交谊等方面探知历史地理学与民俗学在现代学科生发初期之互动情况,并兼及两学在古代学科渊源、现代肇始背景、当代研究交叉等方面的重合与扭结,阐明两者学科关联,希冀引起学界进一步的重视与对话。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folklore were born out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nd gradually advanced to the subject of modern meaning. Nowadays, due to their belonging to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connection and kink of the two schools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ir creation are rarely mentioned in their respective academic history. Taking Mr. Gu Jiegang's early academic activities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folklore in the early days of modern disciplines from the aspects of academic purposes, method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friendship, as well as the origin of the two schools in ancient disciplines. The overlap and kink in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origin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contemporary studies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n the hope of attracting further attention and dialogue in acade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K8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文宝;;一代民俗学巨擘顾颉刚[J];文化学刊;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金英;;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SWOT模式分析和开发体系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2 凌远清;;区域民俗:地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依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祖群;;民俗学的时代机遇与学术转型[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5年02期
4 王琳;;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华章;2010年29期
5 阳家鹏;向春玉;;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瓶颈及应对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许桂香;司徒尚纪;;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服饰文化探微[J];岭南文史;2009年02期
7 余继平;周道;;浅谈乌江流域丰富别致的“背荚”文化[J];美术大观;2009年02期
8 王学文;;区域民俗研究走向何方——兼评《黄河三角洲民间艺术审美研究》[J];民俗研究;2013年03期
9 胡芸;;山西当代小说中民俗描写的文化思考[J];名作欣赏;2014年20期
10 胡芸;;山西当代小说的民俗意蕴[J];名作欣赏;2014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若虹;中国当代西部散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孟岩;1987~2012台湾电影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曦;民俗学视野下的漫瀚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唐勇;论区域民俗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牛晨斐;试论晋商题材电视剧对三晋文化的传播[D];广西大学;2011年
4 李楠楠;论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韩璐;《俚语证古》及其民俗语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汪志娟;明清安庆府的民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小静;方城石猴与民间信仰[D];河南大学;2008年
8 田非;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婷婷;全州孝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洁;湖北乡土建筑的类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读《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五十年》[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3期
2 梅莉;《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出版[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10期
3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中国历史地理学与“集成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滕兰花;;《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以“江南在哪里”为课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伊琳娜·科诺瓦洛娃;邢缓缓;;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若干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6 李国平;薛梅;;21世纪历史地理学发展面临新挑战[J];中国市场;2010年44期
7 王社教;冯勰;;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进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8 卢祥亮;;《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01期
9 卢海龙;;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10 毛曦;;历史地理学学科构成与史念海先生的历史地理学贡献[J];史学史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尚义;李玉轩;马义娟;;从历史流域研究审视历史地理学的时代使命[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士光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中的“时空交织”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王毅;历史地理学角度下的西南重工业发展策略[N];光明日报;2014年
3 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耿翔 贺小巍;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学解读[N];陕西日报;2013年
7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N];光明日报;2000年
8 辛德勇;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N];光明日报;2001年
9 葛剑雄(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走向世界的中国历史地理学[N];解放日报;2002年
10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凌;历史地理学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3 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琳;紧张与亲密: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露露;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狄三峰;2000~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发展[D];扬州大学;2013年
9 张涛;中学历史地理知识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10 孔祥生;桥梁与环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9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96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