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固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逻辑延展
本文选题:历史记忆 + 文化认同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09期
【摘要】:记忆、文化、自信是共同体生活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因果的现实命题。从记忆功能的认同与区分出发,"记忆之场"与"遗忘之带"的相互佐证诠释了记忆建构的情境创设,记忆的概念谱系与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发展凸显了记忆形成的价值过程,记忆符号与记忆情节的相互支撑指谓了具有内聚性的社会群体共享往事的过程与结果。文化以民族为载体依附于具体的国家,从文化认同达致的承认与归属出发,民族成员的文化身份具有情感皈依和理论建构的双重定位,文化的价值表达与认同的价值肯定,凸显了与"他者"比较的"我们",以此搭建认同与斥异的现实场景。文化自信是民族成员对所属文化持有的积极状态,生发于内容体系、创造主体、物态转换和发展路径的文化确信。从文化自信内蕴的自由与自觉出发,历史记忆对文化认同的固基始步于自由抉择的理性自觉、结合于文化意向的价值向度、发展于文化逻辑的和谐共生。
[Abstract]:Memory, culture and self-confidence are the realistic proposition that community life is interrelated and causality. Starting from the recogn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emory function, the mutual corroboration of "memory field" and "forgotten belt" explains the creation of memory construction situation. The concept pedigree of mem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emory to collective memory highlight the value process of memory formation. The mutual support between the memory symbol and the memory plot refers to the process and result that the cohesive social groups share the past. Culture is attached to a specific country with the carrier of nationality. From the recognition and attribu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ethnic members has the dual orientation of emotional conversion a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value of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identity is affirmed. It highlights the comparison of "us" with the "other", so as to set up the reality scene of identity and repulsi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positive state that the members of the nation hold to their own culture, which originates in the content system, creates the main body, transforms the material state and develops the path of cultural conviction. Starting from the freedom and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consolidation of historical memory to cultural identity begins with the r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free choice, combining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intention, and develops in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of cultural logic.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价值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14AZD007)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呈祥;;文化自信的力量[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4期
2 张颐武;;我们需要文化自信、自觉和自强[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12期
3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J];先锋队;2012年01期
4 徐大建;;辩证把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15期
5 齐晓艳;;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6期
6 刘军宁;;找回中国的文化自信[J];领导文萃;2013年18期
7 张军锋;;必须拥有文化自信[J];当代人;2007年02期
8 于丹;;找到文化自信就有幸福感[J];黄金时代;2012年12期
9 李军;;中国人需重拾文化自信[J];科学之友(上旬);2013年02期
10 刘军宁;;找回中国的文化自信[J];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论坛顺利举行[A];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2 袁仁琮;;立足本土与提高文化自信[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玉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社会学解读[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教授 郭君铭;如何认识和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河北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N];吉林日报;2011年
3 蚌埠市政协 李明;提高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N];江淮时报;2012年
4 青年学者 陈心尘;文化自信与个人幸福有关吗[N];东方早报;2012年
5 陈鲁民;文化强国呼唤“文化自信”[N];湖北日报;2012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鲁焰;在双重乐感中培植文化自信[N];新疆日报(汉);2012年
7 祝东力;也谈文化自信[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王汉波 广东总队政治部副主任;感悟文化自信[N];人民武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林金华;文化自信的“福田表达”[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三亚学院党委书记 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陆丹 三亚学院琼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黄守红;加强琼学研究 提升文化自信[N];海南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卢澍;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近代文化自信的丧失与当代重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瑞;陕西历史文化视阈下的文化自信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3 王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夏春子;论文化自信的辩证思维基础[D];辽宁大学;2013年
5 张海祥;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1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98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