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社会联结功能构建研究——以加拿大温哥华市社区中心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1 15:41

  本文选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 社会联结 ; 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本文运用参与观察、文献整理和深度访谈方法,以温哥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例,分析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联结功能构建的基础理念和实践策略。在宏观层面,强调政府对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联结功能构建的制度激励与统筹运行,包括机构运行中的政社分工与共治、政府统筹协调下的整体动员、机构之间运行的差异化竞争等。在微观层面,通过管理自治和居民参与的基层动员夯实社会联结功能构建的基础,包括机构管理草根参与、项目运行非营利、项目化运作、形成集体记忆的标志性社区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联结功能构建的基本路径,提出对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参与社区营造、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联结功能构建的启示。
[Abstract]:Taking Vancouver City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y Cen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nnection function of commun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stitutions by means of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literature coll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t the macro level, it emphasizes the system incentive and overall op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connection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administr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and the overall mobilization under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the government. The differential competi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etc. At the micro level, the grass-roots mobilization of management autonomy and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can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connec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grassroots participation, project running non-profit, project ope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iconic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connection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ommun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social connec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249.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欢;褚勇强;;社区服务是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催化剂”吗?——基于全国108个城市社区的实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王晨;;新合作主义视域下的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基于德国城市绿色空间治理的思考[J];理论探讨;2015年03期

3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雷;;接力式进城:代际支持与农民城镇化的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基于皖东溪水镇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潘倩倩;;安居与风险:廉租住房中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秩序逻辑——以社会空间辩证法为视角[J];青年学报;2017年03期

3 叶俊焘;;转型时期农民工留城意愿之再审视——一个可行能力和工具性自由的框架[J];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4 田明;;地方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17年07期

5 叶继红;杨鹏程;;城镇居民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科技支持因素分析[J];中州学刊;2017年07期

6 王向阳;;两栖式城镇化:农民进城的另一种实践性表达——基于宁夏P县Z村的调研[J];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7 陈宏胜;王兴平;刘晔;李志刚;;“理性”与“感性”之间:上海流动人口迁居意愿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07期

8 张蓥;杨璐;刘文茜;;半城市化现象解决途径探究——以西安市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7年12期

9 陈文琼;刘建平;;发展型半城市化的具体类型及其良性循环机制——中国农民进城过程的经验研究[J];城市问题;2017年06期

10 孙梦;;基于群体需求差异的城中村改造推进思路研究——以郑州市多个城中村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东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重解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2 顾东辉;;社会治理及社会工作的同构演绎[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年03期

3 李培林;田丰;;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J];社会;2012年05期

4 金小红;陈薇;;流动青少年犯罪:生存风险与环境风险的影响——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5 刘建娥;;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J];人口研究;2010年04期

6 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年03期

7 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0年02期

8 魏雁滨;陶兆铭;;从介入模式探讨香港青少年服务的发展[J];青年探索;2010年02期

9 魏雁滨;;论当代青少年研究理论的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8期

10 关信平;刘建娥;;我国农民工社区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辉松;再论语言强调功能构建的心理机制[J];民族论坛;200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幼立;强化『发言』功能构建和谐社会[N];贵州政协报;2006年

2 王生举 记者 冯欲晓;宁夏总队中卫支队拓展网络功能构建和谐警营[N];人民武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江泓;天津人工海岸生态功能构建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5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15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