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模式、机制与路径
[Abstract]:The key to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to promot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promot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reasonably grasp the mode, mechanism and path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 very effective mod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which provides a very important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adopt a reasonable mode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combine the mode of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and opening new" with the mode of "accumulation" of innov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e need not only the mechanism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from "vertical inheritance mechanism" to "three-dimensional inheritance mechanism",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novation mechanism from "individual innovation mechanism" to "nation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to traditional culture focuses on endowing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 expression form and activating its vitality, which needs to explore a series of rational ways to realize i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12&ZD009)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才;浅谈法制取向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J];教学研究;1999年01期
2 徐新泉;文化视野中的市场经济[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韩晓东,张细谦;网络文化与人文奥运——对新世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年05期
4 方克立;“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杨圆圆;论全球文化冲突与先进文化的坚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林剑;;文化的批判与批判的立场[J];哲学动态;2012年01期
7 陈启智;;传统文化落后原因驳论[J];管子学刊;1988年02期
8 任理德;;论农民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化[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尹萌芽,刘郎;科学技术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2年05期
10 刘斌;文化的解释效力[J];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洪吉;尤敬党;李文扬;;弘扬先进文化 培育特色之花——无锡市东林中学办学特色写真[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2 曲崇明;;市场经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与统一——非正式制度视角下的文化建设刍议[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韩晓东;金健秋;;试论网络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刘伟民;;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黑龙江的文化建设[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5 季进;丁兴标;;创造在整合与阐扬中完成——论郭沫若中西文化观[A];郭沫若研究(第八辑)[C];1990年
6 陈家裕;;社区文化与文化的融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张健华;杜谆;;关于推进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8 刘化军;;浅谈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王保国;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N];开封日报;2007年
2 南京检验检疫局 于继业;廉政文化应突出“四化”建设[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3 阜康市阜新街办事处 韩群英;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N];昌吉日报;2007年
4 马驰;贫困不是文化 发展促进多元[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北京市东城区纪委 吴建中;廉政文化重在建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6 邹广文;文化创新应当注意什么[N];光明日报;2014年
7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N];大连日报;2004年
8 许琨;破除思想观念束缚 提升文化软实力[N];广西日报;2008年
9 广东韶关学院 陈德润;你的设计有文化么?[N];中国服饰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 孙乐;央视为何不能做文化保守主义者?[N];经济观察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迟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秀莲;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解学芳;论网络文化产业的公共治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瑾玺;软实力视角下中美电影外宣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秀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周菲菲;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6 韦秀萍;科技创新视域下的创客文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罗梦婷;文化强国的历史必然与实现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8 吕高飞;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吴昆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任文化建设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戴明泉(Mitchell Geoff DeLancy);对外汉语教育环境下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D];湖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85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8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