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广西岑溪上灯节初探

发布时间:2019-03-13 13:20
【摘要】:传统节日是民间生产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承载着各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本文探究的主要对象是广西岑溪市的上灯节。上灯节是一个以庆生为主要目的民间传统节日,既具有与其它节日相似的普遍特征,又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岑溪市的人文情怀。上灯节在广西岑溪市至今盛行,逢年农历正月初十日至正月初十六日,举市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截至目前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对上灯节的研究寥寥无几,连《岑溪市志》对上灯节的介绍也仅用了了几笔带过,以致很多人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很少,甚至不了解。笔者认为,对上灯节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能为今后上灯节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的文字素材,同时也想借此让上灯节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引导人们去思考如何为上灯节开辟一条健康的传承道路。笔者采用文献研究和田野作业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把握上灯节的展演形式和文化蕴含。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梳理;在岑溪市,每逢农历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是举市欢庆的上灯节,整个节日规模盛大、程序丰富、效益明显,折射出岑溪市璀璨的民间文化特色。所有浓厚的民间文化内涵都是在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而上灯节作为一个倍受当地人们青睐的节日,是地方民间文化的最真实的载体,仅仅依托代代口传身授的方式延续和发展着,却没有受到学者们的足够关注,文献记载严重缺乏。而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作品中也大多是单一地从某个角度去简要叙述,却没有展开全面系统的把握。第二章主要介绍岑溪市概况,包括岑溪市的地理环境概况、历史文化背景。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特定地方的特定民俗活动,即广西岑溪市的上灯节。在缺乏文字资料的情况下,笔者主要通过开展实地调查进行素材搜集和整理。为此,笔者认为对田野点做简要介绍是非常必要的,更有利于读者了解该节日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第三章是介绍广西岑溪市“上灯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缘由,鉴于上灯节与元宵节的各种相似与吻合之处,笔者专门利用其中一个小节的空间去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加深该节日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本文笔者选取个案对上灯节进行深描,包括上灯前的准备、上灯仪式、宴席、暖等、落灯,每个活动环节中特定的动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讲究和象征意义。首先,节日前期预备工作不可忽视,主家要备好节日期间必须的材料和物品,其中,外婆家准备的礼物尤为重要,象征美好祝福的开端;第二,“上灯”仪式是整个节日活动的关键环节,上灯的时间、地点、参与人、供品的种类和摆放、悬灯的位置等等,都将岑溪当地的民间信仰、崇拜等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接下来的酒宴把整个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邀请的客人、筵席上的菜谱等,更表现了岑溪人们对家庭和睦、社会团结及人丁兴旺的渴望;第四,“暖灯”是耗时最长的环节,在此,节日的热潮开始慢慢退却,人们只是保持着冷静的期待和祝福,考验着人们的虔诚之心,期间的每一个迹象都预示着新生命的未来和命运;第五, “落灯”是节日的最后一个活动环节,虽然祝福和期许的热情仍然没有减退,但一年一度的上灯节就此落下帷幕。第四章侧重分析上灯节的意义、社会功能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节日在时空因素的交错作用中得以产生和发展,节日成为考察民族精神和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变化的重要窗口。上灯节作为一个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至今仍然盛行不息,必定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可以从上灯节折射出来的以下几个象征符号来分析它的本身意义与社会功能。一是,个体生命:从“自然”向“社会”的转变;二是,家庭:善好生活的期盼;三是宗族组织:情感认同;四是社会:变迁中的延续和反思。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上灯节的传承也陷入一定的困境:一是,岑溪人生育观与国家话语的冲突;二是,传统观与现代性的摩擦。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如何为其开辟一条健康的传承道路,关于这点,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三条上灯节传承的道路:一是,感染周边民众,形成当地共有的庆祝活动;二是,丰富习俗活动,由政府部门加以保护;三是,言传身教,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俊杰;;妙对“岑溪山水今奚在”[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7年05期

2 陈智锐;;走进岑溪听原生态的牛娘戏[J];当代广西;2010年20期

3 ;自由空间[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09年09期

4 向往;王海杰;;广西岑溪牛娘戏的现代传承[J];传承;2013年03期

5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覃一谨邋卢林峰 陈文锋 通讯员 陆海玲;平安侨乡看岑溪[N];法治快报;2008年

2 记者 吴凌平 通讯员 梁新民 梁涛 张素贤;岑溪“暖春工程”帮扶企业[N];广西日报;2009年

3 范瑞东 梁宣之 贤俊;餐票虽小 “赚”回不少[N];中国工商报;2000年

4 向志强;岑溪老人四大长寿成因揭秘[N];西部时报;2012年

5 本报通讯员 罗思泽;广西岑溪:撤离,在红色预警发出后[N];中国气象报;2013年

6 梁灼风 黄龙华;社会管理创新的“岑溪模式”[N];广西日报;2014年

7 记者/肖道南 通讯员/黎斌兰 朱昌斌;岑溪农民增收门路多[N];广西日报;2003年

8 记者 肖道南 通讯员 钟海波;岑溪干群沉痛悼念谢壮锋[N];广西日报;2004年

9 向志强;广西岑溪:巡防人员见死不救,公安局赔偿[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覃一谨邋陈文锋;改善民生 推进和谐岑溪建设[N];法治快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甘华;岑溪乡土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顺兰;广西岑溪上灯节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39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439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