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公共文化政策研究的知识脉络

发布时间:2019-06-24 20:24
【摘要】:文化研究如何在政策导向下进行理论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领域追问,文化研究已经对文化政策显示出相当大的兴趣,在审美实践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挑战主流思想的。然而实际参与的包括政策分析和政策制定在内的文化政策,相比较而言,其所受局限性在于,可能是由于一种过度严谨的纯粹性,以及对卷入制度过程的质疑。"文化政策研究"是一个混存概念,是由米歇尔·福柯所激活的思想学派提出来的,是为了致力于在批判性分析与文化政策导向之间,建立域内更加强有力的关系。这个预期的未来议程,需要从社会学和文化理论的角度,去缜密反思文化政策实践及其潜在意义,这是在此讨论的两条主线。一方面,福柯理论及其密切关联的"认知位移",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关;另一方面,哈贝马斯理论中,其不断信誓旦旦的"现代性未竟事业"观点,已经对传播政策的批判分析产生了影响。这些虽然不同但并非完全不相称的理论框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解读文化及其政策的迫切事态。这种理论也提供了一种工具,从而更加直接地对那些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以及理解其所作为的政策质疑者进行厘清。因此,文化政策研究,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下讨论,不仅对于理论家和文化分析家来说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对于文化政策执行机构而言同样如此。
[Abstract]:How to carry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under the policy guidance?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cultural research has shown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cultural policy, which challenges the mainstream thought in the sense of aesthetic practice. However, the limitations of cultural policies, including policy analysis and policy formulation, are that they may be due to an overly rigorous pureness and doubts about involvement in the institutional process. "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is a mixed concept,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the school of thought activated by Michelle Foucaul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analysis and cultural policy orientation. This expected future agenda needs to carefully reflect on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policy and its potenti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cultural theory, which are the two main lines discussed here. On the one hand, Foucault's theory and its closely related "cognitive displacement" are related to post-structuralism and postmodernism; on the other hand, Habermas theory has had an impact on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policy. These different but not completely inappropriat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can make people aware of the urgent state of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and its policies. The theory also provides a tool to clarify policy makers, policy implementers and policy sceptics who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doing more directly. Therefore,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discussed under these two very different theories, brings new possibilities not only to theorists and cultural analysts, but also to cultural policy enforcement agencies.
【作者单位】: 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共文化政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G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隽;文化中介机构和德国对外文化政策[J];德国研究;2000年04期

2 ;国外的文化产业及文化政策[J];前线;2006年06期

3 钱国旗;张晓敏;王滨;张鹏;韩育臻;高建华;许慈青;谭文婧;钱国旗;;文化政策与社会发展[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曹林;;这个文化政策太没文化[J];同舟共进;2007年06期

5 贾可春;;文化产业:我们要产业化什么样的文化[J];领导之友;2007年06期

6 钱国旗;徐德勇;陈静;马加路;刘芬;于同艳;鹿金伟;林先建;赵展;王洪发;张昆亮;;历代文化政策及其得失[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苏爱萍;;简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J];理论学习;2008年10期

8 尹明明;;巴黎文化政策初探[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9 高福安;刘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林玮;;中国共产党90年来文化政策重心的四次转移[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永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政策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穆敏;张衍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爱萍;;论先进文化之内涵[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5 于淑娥;;我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品牌建设——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张玉国;朱筱林;;文化、贸易和全球化[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7 殷庆威;;试论文化生产力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徐德印;;人口流动过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9 于红;;有效整合文化资源 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10 黄颖;;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从“新天地”现象谈起[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帆;我市召开文化系统座谈会[N];焦作日报;2007年

2 应再泉;加快文化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N];台州日报;2007年

3 章建刚邋陈新亮 张晓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形势下的发展诉求[N];学习时报;2007年

4 王洪波;5年勤政结晶汇集新作《文化政策与香港传承》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评论员;文化建设的坚强保障[N];广安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毛俊玉;文化政策是文化强国的决定性因素[N];中国文化报;2013年

7 中共长治市委党校 郭亚丽;试论以文化强国战略 助推长治转型跨越发展[N];山西党校报;2013年

8 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宏存;文化大发展需要寻求文化政策合力[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彭劲卉;韩国:文化出口势头强劲 发展特点值得借鉴[N];国际商报;2014年

10 刘恒志;先进文化与文化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吉英;试论法国雅克·朗格时期的国家文化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娄芸鹤;文化政策视野下的“民族元素再创造”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张凌云;西方文化(产业园)区利益相关方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玮;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政策变动研究(1949-1958)[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冀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取向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静;费孝通文化自觉观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4 张虹;中国文化对外贸易的地位分析与政策建议[D];安徽大学;2016年

5 詹淼鑫;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及其实践[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6 尹桢鸿;新时期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7 崔迪;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新韩流”现象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骁;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企业并购风险的法律控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刘忱;战后日本文化政策及成果[D];西北大学;2016年

10 杨美容;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演进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505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505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