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研究
【图文】:
图 1.1 丽江木府附近的“天雨流芳”牌匾,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也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改土归流的实施从政治文化的角度上来说,削弱了民族地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土归流缚的生产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文化构成成。由于之前木氏一直推崇儒家文化,因此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融合更加明显,在汉族封建文化的刺激下,纳西族文化有家教育和汉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纳西族的民族服饰被以糅合纳西族传统服饰和满族服饰特;关于丧葬礼仪,纳西先民最初实行火葬,但改土归流后,礼教为正统的封建流官认为焚石毁骨、不予厚葬是对先祖的不过一段由抵触到适应的时期,纳西族才逐渐改为木棺土葬。期纳西族也由尚武转变为习儒,改土归流后儒学也由最初的向民间,儒学的世俗化主要依托城乡塾师为平台进行广泛教
纳西文化处在中原、吐生了不同程度的互动与交融化体系中相对独特的一部分、包容胸怀的民族,是一个收外来文化又弘扬本族文化面和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文西族广泛吸纳周围的一切文其自身的特点与风格,白沙丽江并存都足以说明纳西文,纳西族人民在平时为人处同周边民族交流互动的过程的交往中始终提倡包容宽厚“署”文化规约着人们要爱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平;;当前大学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法制与社会;2016年18期
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西部;2016年05期
3 刘先春;柳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4 姚润丽;;试谈幼儿教育中纳西童谣的传承[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30期
5 王岚;;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07期
6 郭日铎;;传承与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王姗萍;;少数民族民族和谐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09期
8 苏燕;张庆松;;背着的信仰——纳西族“七星披肩”的宗教解读[J];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05期
9 吴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S2期
10 荀利波;;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J];前沿;2011年2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牟钟鉴;;宗教和谐的中国经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杨福泉;;“元跨革囊”渡口考察记[N];云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慧姿;论侗族优良民俗的德育功能[D];中南大学;2012年
2 莫雪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田s
本文编号:2516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5167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