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来理解和把握文化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必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将自己的研究专门聚焦于文化上面,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解文化问题的方式具有其独特性,他们不是简单的就文化讨论文化,而是在更大的视域中把握理解文化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文化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形态的产生一方面受到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文化自身发展的影响,这就为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文化逻辑的角度审视当前文化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文化基础的转变,使得整体文化发展呈现出一种新趋势,由于它是伴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而兴起的,因而某种程度上可以用后现代文化来命名这种趋势。后现代文化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与后现代理论既相关又区别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后现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明中的不足而产生的,是对现代性文化的批判和超越,是一系列后现代话语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娱乐化以及碎片化等特征。就文化自身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而言,后现代文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现代性文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自身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大众文化的产生始终受到精英文化的批判,缺少理论支持的它一直寻求着一种理论支撑;这两者正是后现代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爆发出来并能够产生的文化基础,因此现代性文化的矛盾和大众文化的理论诉求被看作是后现代文化产生的文化基础。后现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一定的趋势: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对立冲突可以理解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对抗,这种冲突和对抗将长期存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后现代文化借助新的传播媒介在全球范围得以传播发展;后现代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的契合性,使得后现代文化的和大众文化之间出现了合流的趋势。本文主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论证了后现代文化的真实存在,而后分析了后现代文化产生的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龙;;后现代文化对中国青年婚姻伦理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10期
2 俞国锋;陈丽晖;;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境遇[J];学术论坛;2014年08期
3 王锺陵;;“现代”与“后现代”[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黄菊;刘世明;;后现代文化对休闲旅游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徐静波;杨亮才;;断裂抑或延续: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之辩正[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琦伟;;后现代文化思潮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张旭鹏;;后现代、现代性重建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J];史学月刊;2006年05期
9 刁克利;;后现代文化与作家境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骆徽;;对启蒙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泽荣;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2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越;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文化全球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2 王厚香;后现代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532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53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