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不仅是民族繁衍的血脉,而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文化战略悄然发生重大变化,人们意识到如果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佛山地处广东珠三角地区,不但是改革开放先行地、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佛山响应国家以及广东省号召,推进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基于现实的需要:佛山文化底蕴深厚、民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提升、佛山小悦悦事件凸显出的严重冷漠症亟待扭转、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佛山经济发达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回顾佛山城市文化建设历程,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不断调整和深化。2004年开始,佛山选择从激活传统魅力开始,通过修祖庙、保民俗、兴粤剧等方式,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大市”。2010年起,佛山启动“文化强市”的建设,着手发展文化产业园区。2012年,佛山在阵痛中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欲从底阶段的“城市升级”,向更高阶段发展阶段的“城市升值”转变。城市升值,需要充分挖掘岭南文化的内涵,需要岭南文化的支撑与涵养,为此,2015年2月,佛山制定印发《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其中确定的“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不但是六大升级项目之一,更描绘了未来数年佛山全市文化发展的蓝图。佛山在推进文化导向型城市时多措并举。首先,佛山市将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的目标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出台并实施《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和《“文化佛山”三年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项目化方式推进“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将建设目标、进程和效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其次,成立市级统筹的执行机构——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将文广新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宣传部等20个部门纳入协调组推进工作。再次,通过《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发布的46个项目,从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文化助力城市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传播、推进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这四个方面推动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文化佛山”三年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通过75个项目,从文城相融、文经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四个方面推动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不断优化和改进理念和措施。截至2018年初,《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发布的46个项目基本完成建设目标,《“文化佛山”三年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通过75个项目稳步推进。通过文化升级行动,使文化对城市的贡献率有较大提升,大文化的概念初步梳理,崇尚文化、尊重创新的城市人文环境逐步形成,文化引领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佛山推进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人财物投入和文化产业产出不均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究其原因,实受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经济导向型政府影响和对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先于理论研究。因此,佛山市下一步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建设推动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大对本土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研究成果表明,佛山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一座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制造业为重的地级市,在经济建设上取得诸多成就,近年还被授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肩负着为中国内源经济转型升级率先探路的巨大使命。佛山所展开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中,城市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佛山推进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也是为“转型中国”和“文化中国”提供经验和样本。
【图文】:
政府的扶持资金以及宣传方式有限,以 2015 年度佛山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化)扶持资金竞争性分配为例,虽然经过媒体进行宣传,但仅 21 家企业申报向,最终仅有 12 家企业获得来自政府的竞争性扶持,可谓杯水车薪,难以支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第三,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动力不足。文化资本具备追求益的天性,所以为了收获短期的高收益其往往会采用急功近利的手段。但是却不同于文化资本,它具备 “透出人心”的作用,这恰恰是与文化资本所具功近利”特征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文化来说,想要获取沉淀需要经历一段漫文化产品的创新和成功可以为文化资本谋取巨额的利润,但是在还没有获取其需要持续且稳定的资金投入,因此文化项目中的投资者和运营者需要深入的找到激发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加注重于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本和文化之间存在矛盾,,佛山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不足。2、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不足虽然佛山市政府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但是供需之间仍然存

图 2 不同职业人群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职业、户籍、收入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显示,随着生,人们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不同理解,存在本公共文化服务内部具有标准缺失的问题:基础硬件设施缺乏宣传推广标准。2011 年 6 月开始,部实现了无障碍、零门开进入,基本项目服务全部免36%的受访市民表示不清楚这一重要信息,也不了解这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当今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软实力[J];创作与评论;2015年24期
2 黄正泉;;人类的最高智慧——文化生态学思想体系概述[J];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05期
3 周松峰;;城市的文化融合及其未来实践路径[J];城市学刊;2015年05期
4 牛继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世界城市文化软实力[J];现代商业;2014年06期
5 韩福文;王芳;;工业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以辽宁工业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6 刘士林;;特色文化城市与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转型[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7 徐徐;徐祝林;;西安旅游地产的文化导向型开发策略探析[J];前沿;2011年22期
8 刘斌;余兴厚;罗二芳;;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刘士林;;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文化城市战略[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10 赵云旗;申学锋;史卫;李成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谭志红;;广东佛山市启动“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杰;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冲突与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权龙出;中韩生态文化城市建设比较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2 朱俊成;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633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3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