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海德格尔后期诗性语言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7:10
【摘要】:二十世纪的西方哲学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作为两种具有不同哲学旨趣和哲学精神的哲学形态,在语言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风格上具有明显差异。海德格尔作为欧洲大陆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后期语言思想截然不同于英美分析哲学,表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转向”思路。在《存在与时间》完成之后,海德格尔在追问存在的“思”之道路上发生了转向。在这一转向的过程当中,随着对形而上学以及对真理问题等一系列线索的深入思考,海德格尔逐步走向了“通往语言的道路”,形成了一种迥异于传统的诗性语言思想。海德格尔的后期诗性语言思想是对早期所提出的“存在论差异”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其诗性语言思想的“诗性特征”表现在两个维度上:所思之语言的诗意意蕴和语言之思的诗意表征。一方面,海氏所阐释的语言是具有始源性、创造性与庇护性的诗性语言。另一方面,海氏的语言思想也表现为以阐释诗歌为手段、半诗化的行文风格以及诗意栖居的终极追求等诗意表征。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思想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首先,海氏语言观阐释了语言与生存方式间紧密联系,昭示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乃是语言性的,我们存在于语言所构建的世界当中。其次,海氏的诗性语言思想以及其方法论更是为后来的思想家开辟了道路,包括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思想家都深受其影响。同时,海氏后期的诗性语言思想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能完全脱离主体性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二是其对语言的论述过程当中现实的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缺失。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冬冬;;鞠婷:应和[J];美术文献;2015年10期

2 牛牛;;最重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J];中学生百科;2008年24期

3 陈春文;;回到思与思物世界的恋人[J];读书;2008年03期

4 李无苑;如何理解“语言是在的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傅立宪;;论马丁·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空间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6 汪中兴;;在现象学、伦理学和技术问题之间——对马丁·海德格尔建筑思想典型误解的解读[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7 马克斯·米勒;冯芳;;回忆胡塞尔[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7年01期

8 Susan Scalone;;尊崇自然,始于你我[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7年09期

9 高岭;;自然的内在者[J];文化月刊;2017年12期

10 胡兴松;;鲜活的哲学之五 深邃的哲学命题(十六)[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崇秀全;;死亡与摄影[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彼得·特拉夫尼;靳希平;;马丁·海德格尔:《黑皮本》之《思索》第二册(1931-1932)[A];外国哲学(第31辑)[C];2016年

3 王金林;;现成性与历史性——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会通之一[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4 师庭雄;;思索的重负——关于时间与存在的思考[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梁展;;让大地成为大地——海德格尔的“自然”追问与艺术作品的本质[A];美学第3卷(2010年出版)[C];2010年

6 朱清华;;新的开端与居有(Ereignis)[A];外国哲学(第三十四辑)[C];2017年

7 马丁·海德格尔;靳希平;;《黑皮本》之《思索与提示》第三册(1932年秋)(上)[A];外国哲学(第32辑)[C];2017年

8 朱志方;;形而上学与科学的对抗——当海德格尔遭遇卡尔纳普[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靳希平;;从中国传统看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对自然的理解[A];外国哲学(第三十四辑)[C];2017年

10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彦;马丁·海德格尔从存在之思到语言之思[N];云南日报;2000年

2 杨振之;旅游的本质:人诗意地栖居[N];中国旅游报;2012年

3 李清晨;何以死?何以生?[N];人民日报;2016年

4 李清晨;何以死?何为生?[N];文汇报;2016年

5 王宏健 弗莱堡大学哲学系 黄倩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系;重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6 陈勇;走出意识,进入世界[N];中华读书报;2019年

7 荆亚平;从对“善”的向往转向“恶”的帮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敏光;世界、历史、语言:海德格尔“存在追问”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9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余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向燕南;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邦芹;世界的构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3 欧仕金;存在的真理[D];吉林大学;2008年

4 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霞玲;海德格尔存在论科学技术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张国杰;通向诗意栖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章印;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D];山东大学;2009年

9 代砚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姜永刚;论审美政治[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石;海德格尔后期诗性语言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2 姜雪梅;在通往存在的途中[D];四川大学;2007年

3 钟远征;析海德格尔技术之思中的“集置”概念及其思想背景[D];东北大学;2010年

4 李照贻;于无存在 向死存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明达;海德格尔与庄子技术思想比较[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翁洪营;从上手状态向现成状态的转换[D];山东大学;2011年

7 路强;走向诗意[D];山西大学;2006年

8 常咏歌;海德格尔的空间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9 路涛;海德格尔视野下艺术对现代技术的拯救[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伍艺;向之应合[D];海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6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36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2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