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产监测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6:44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文化遗产事业也将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经过多年努力,加入世界遗产公约,遗产申报数量不断增长。随着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遗产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但大多是“可视”层面上的保护,而一些文化遗产的“隐性”危机难以及时发现,给遗产保护带来极大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何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迫切需要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管理工作。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措施和科学管理方式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立体化、全天候跟踪察看,真实展示文物的现有遗存保护状况,密切关注其变化趋势,对潜在危险因素作出提前预警,监测数据信息以监测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用以评价和反映遗产地的监测管理绩效情况。同时,作为预防性保护及风险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为世界遗产保护的科学管理及适度利用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数据。结合遗产地实际,本文针对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产的本体及环境要素的监测进行研究,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有效果地保护与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本文尝试应用专家调查法、SWOT战略分析法、政策解读及实地调研法、文献搜集整合分析法等,对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体系进行评价与设计。首先,运用历史文献梳理、参考经典书籍、培训学习和交流、遗产地实地考察、深入群众、专家访谈,深入分析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国内外遗产监测的实践和理论发展状况,找出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难题,进而通过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提出预想和解决方案。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面临的问题,进而评价与设计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体系框架,为其他文化遗产的监测管理提供参考。
【图文】:

阳谷,大运河,污染排放


图 3.1 2017 年大运河阳谷段污染排放监测情况折线统计图依据阳谷县环保局、水利局向县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办公室报送数据个人绘制由图 3.1 可以得知,阿城西桥和张秋北街桥全年中 NH3-N 的监测数值几乎呈一条水平线分布,在 0.200mg/L~0.920mg/L 之间波动,说明其氨氮含量相对稳定,受季节和水量的影响微弱。同时,阿城西桥和张秋北街桥中 CODcr 含量在一月份和二月份呈现下降趋势,张秋北街桥的下降趋势更徒然。在七月份至十二月份中,阿城西桥和张秋北街桥 CODcr 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出现在九月中旬以后,整体上阿城西桥的 CODcr 含量比张秋北街桥的 CODcr 含量上升速度快,且下降的速度也快,从十月份开始,张秋北街桥的 CODcr 含量高于阿城西桥的 CODcr 含量,说明 CODcr 含量受水量的影响较大,七月份至九月中旬水量增大,但 CODcr 含量却上升,必定有大量的污水排入运河且降水中的污染物较多。十月份以后,阿城西桥有“月河”水源,而张秋北街桥无水源补充,使得阿城西桥的 CODcr 含量低于张秋北街桥的 CODcr 含量。

模式图,积极型,阳谷,大运河


图 3.3 大运河阳谷段 SWOT 分析矩阵从以上的分析结果来看,SO 模式宜采用积极型保护与管理方案,WO 模式宜采用降低弱势型保护与管理方案,ST 模式宜采用克服威胁型保护与管理方案,WT 模式宜采用防卫型保护与管理方案。因此,通过战略分析我们得出,依据现有状况,大运河阳谷段在遗产状况完好及周边环境可观、易出精品的点段,宜优先选择积极型(SO 模式)和降低弱势型(WO 模式)保护与管理方案。所以,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宜结合遗产本身及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坚持把长远规划与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环境改善等要素,在现有运河文化遗产信息完整、科学、有效得以保护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部门间协调密切配合,提升效率,改善运河周边环境,最大可能地开展文物本体展示,深挖社会效益,真正让遗产活起来。结合以上 SWOT 战略分析,从大运河阳谷段的实际出发,在保护与管理模式选择上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晓维;;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探索[J];中国文化遗产;2015年06期

2 刘慧轩;;构建遗产监测体系 科学保护文化遗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年09期

3 王旭东;;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构建与预防性保护探索[J];敦煌研究;2015年01期

4 杨琴;周忠发;刘梦琦;;世界自然遗产地水土流失遥感监测与遗产地保护——以贵州省荔波遗产地为例[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的书院和科举[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曾纯净;罗佳明;;国际世界遗产监测的回顾与展望[J];文博;2008年04期

7 曾纯净;罗佳明;郭旃;;构建技术规范世界遗产的监测难题[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2期

8 季新强;刘志民;;Delphi法及其在医学研究和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6年06期

9 吴鹏,袁正新,杨成刚,李佩耕;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水环境调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凌;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施敏洁;基于GIS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军;基于3G传输的九寨沟景区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5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45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a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