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现代化进程中陕西关中药王山庙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19:16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响应国家复兴传统文化的号召,更是建设社会之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扬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陕西关中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地位,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地方民俗特色。在国务院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关中平原城市圈发展要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塑造为特色。”①关中的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中的庙会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而2008年药王山庙会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陕西省唯一一个被公布的庙会。发扬药王山庙会文化是响应复兴传统文化的号召,也是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应有之意。本文以药王山庙会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从药王山庙会的起源与功能、转变方面对药王山庙会的历史变迁和发挥的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并且进一步探讨庙会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历史史实和现实资料为基础,结合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药王山庙会的研究辐射出关中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庙会在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与社会活动的影响,剖析药王山庙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探析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走向。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关中药王山庙会的变迁与功能的探析,进一步为发展当代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为国家传统文化服务,促使传统文化不断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根据研究内容整理了相关国内外的文献,对文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作出了界定,介绍了本文主要采用的理论依据,介绍了本次研究的方法与研究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描述药王山庙会的历史概况。包括孕育药王山庙会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以及药王山庙会从唐代到明清的起源与发展。第三章是描述药王山庙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变。把现代化进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现代化阶段下总结出药王山庙会各时期的特点,分析出药王山庙会在自身形态、传衍方式和环境形态方面的转变以及导致转变的原因。第四章是药王山庙会的功能分析。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论述药王山庙会被继承下来是因AGIL功能的发挥,进一步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探讨药王山庙会面对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得以发展的原因。第五章是分析发展药王山庙会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主要从与现代化的关系,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它的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来论述发展药王山庙会的现代意义。第六章是思考与启示。主要描述从此次研究中引出的一些思考,包括发展药王山庙会要思考的问题,以及通过药王山庙会的发展延伸到对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图文】:

药王,孙思邈


唐永淳元年(682),孙思邈去世,享年141岁,从此后人开始以孙思邈隐居逡逑之处五台山为地来纪念他。唐代开始人们修缮药王山,每年二月二来纪念药王。逡逑图2为药王孙思邈坐虎针龙的画像。相传药王为老虎和蛟龙医治好了疾病,人们逡逑为了纪念药王,创作了许多展现药王故事的画像,表达对其济世救人的崇敬之情。逡逑图2药王坐虎针龙图逡逑2.2.2形成于宋代逡逑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中有最早记录孙思邈的传奇故事。宋人对前逡逑朝祭拜孙思邈多有描述。公元1081年即宋元丰四年的《耀州华原五台山孙真人祠逡逑记》碑上有记载:“此皆自古及今乡里耆众所共传也”,“故世以为神仙”,“莫逡逑不闻其风而爱戴之”,“所以争相绘塑,以钦事之,而尚未息也”。这说明唐代逡逑孙思邈在民间己经影响广泛。孙思邈的纪念活动在唐代己经形成习俗,皇室也十逡逑分重视,宋徽宗特别尊崇他,并给其加封。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刻立的《感逡逑德军五台山静应庙额敕并加号妙应真人告祠》碑上记载:“孙真人,,其盛德茂功,逡逑显闻于世者,朕必秩而祀之”,从此形成祭祀孙思邈的制度。逡逑2.2.3确立于金元逡逑庙会的时间基本确立在金元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9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兴成;;基于AGIL模型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解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2期

2 潘明娟;徐清;;关中地区庙会特征调查——以陕西省周至县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徐京波;;传统庙会与农民闲暇生活方式——以胶东P市为例[J];民俗研究;2015年04期

4 张祝平;郑晓丽;;尴尬与选择:乡村传统庙会的现代性境遇——杭州地区两个乡村庙会当代变迁的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李琦;;浦东圣堂三月半庙会的当代转型考察[J];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03期

6 张祝平;;论乡村传统庙会的现代性重塑——以国家级非遗浙南张山寨庙会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7 李蓬勃;张始峰;;西岳庙会由来及嬗变[J];兰台世界;2012年33期

8 赵晓峰;张红;;庙与庙会:作为关中农村区域社会秩序整合的中心——兼与川西农村、华南农村区域经济社会性质的对比分析[J];民俗研究;2012年06期

9 周玉茹;;血亲关系和国家权威:民间信仰组织争取正统性的社会文化基础——对陕西关中Z县青山庙会的考察[J];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3期

10 陆益龙;;从乡村集市变迁透视农村市场发展——以河北定州庙会为例[J];江海学刊;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晓;泰山庙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赵永翔;明清关中的寺庙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丹;陕西旬邑县马坊村六月六庙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2 韦明杏;城市化背景下的庙会文化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陆栋健;乡村庙宇功能的政治社会学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4 张东蕴;农村庙会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琦;传统庙会的当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3年

6 康积萍;关中农村庙会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琳斐;现代陕西关中庙会经济初探[D];西北大学;2012年

8 朱运来;传统庙会现代意义的人类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7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57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