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吐鲁番市“回城”回族婚姻缔结中的礼物馈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7:11

  本文关键词:吐鲁番市“回城”回族婚姻缔结中的礼物馈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等伟大成就。在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同时,中华民族的灵魂——民族传统文化——却逐渐被忽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许多千百年来相传承的传统文化正在或者已经从人们的生活中褪去,一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面临着文化断层的危险。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建设多元文化国家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本研究选择由国内、外多种民族在中国经过长时期历史发展形成,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回族,并以新疆吐鲁番市的回族聚居区“回城”回族作为研究对象,以婚姻缔结中的礼物馈赠为视角,分为六个部分窥视从建国至今礼物馈赠变化之下的回族传统文化的变化:导论主要为本研究的背景、意义,梳理国内、外对礼物馈赠的研究,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吐鲁番市“回城”及其结婚习俗概况;第二章从馈赠对象、方式和内容三个方面,深描“回城”回族婚姻缔结中礼物馈赠的体现;第三章将上文的礼物分类,并阐释礼物的内涵;第四章则全面分析“回城”回族自建国以来不同分类的礼物馈赠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语提出要重视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之下的优良观念的传承。通过对“回城”回族婚姻缔结中的礼物馈赠的深描、分类,及其内涵的分析,发现不论是虚拟礼物还是物质礼物,和宗教相关的礼物馈赠所发生的变化较少;物质礼物的馈赠最明显的就是馈赠内容方面的数量增多、品质提升:其中情感表达、身份标识礼物的馈赠,更多的是在馈赠对象和馈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减少,甚至消失,维护关系的礼物馈赠最主要的是馈赠对象群体种类的增加,以及各群体所占比例的变化,其变化受到文化、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吐鲁番市 回族 礼物馈赠 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92.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导论9-20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选题意义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0-12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2-14
  • 三、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14-16
  • (一)理论基础14-16
  • (二)概念界定16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6-20
  • (一)研究思路与重点16-18
  • (二)技术路线18
  • (三)研究方法18-20
  • 第一章 吐鲁番市“回城”与其回族婚姻习俗20-27
  • 一、吐鲁番市概述20-21
  • (一)自然环境20-21
  • (二)吐鲁番回族简介21
  • 二、“回城”简介21-24
  • (一)“回城”及其回族的历史来源21-22
  • (二)现今“回城”的概况22-24
  • 三、“回城”回族的传统婚俗24-27
  • 第二章“回城”回族婚姻缔结中礼物馈赠的体现27-45
  • 一、提亲中的礼物馈赠27-30
  • (一)提亲礼物馈赠的方式27-30
  • (二)提亲礼物馈赠的内容30
  • 二、订婚、送大礼的礼物馈赠30-35
  • (一)订婚、送大礼礼物馈赠的方式31-34
  • (二)订婚、送大礼礼物馈赠的内容34-35
  • 三“过事儿”的礼物馈赠35-42
  • (一)“过事儿”礼物馈赠的方式35-40
  • (二)“过事儿”礼物馈赠的内容40-42
  • 四、“待娘家”、回门的礼物馈赠42-45
  • (一)“待娘家”、回门礼物馈赠的方式43-44
  • (二)“待娘家”、回门礼物馈赠的内容44-45
  • 第三章“回城”回族婚姻缔结中礼物馈赠的分类及其内涵45-50
  • 一、虚拟礼物馈赠及其内涵45-46
  • (一)非仪式化礼物馈赠45
  • (二) 仪式化的礼物45-46
  • 二、物质礼物馈赠及其内涵46-50
  • (一)宗教性的礼物馈赠46-47
  • (二)表达性的礼物馈赠47-50
  • 第四章“回城”回族婚姻缔结中礼物馈赠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50-60
  • 一、礼物馈赠的变化50-54
  • (一)宗教性礼物馈赠的变化50-51
  • (二)表达性礼物馈赠的变化51-54
  • (三)小结54
  • 二、礼物馈赠的影响因素54-60
  • (一)文化因素54-56
  • (二)社会因素56-57
  • (三)经济因素57-60
  • 结语——回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60-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访谈提纲66-69
  • 致谢69-70
  • 作者简介70-71
  • 导师评阅表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晓明;马静;;从“礼物”解读清水江流域苗族婚俗变迁——以三穗县L村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钟福民;;礼物交换与人际互动——广西龙脊壮族的馈赠礼俗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桂华;余练;;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J];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4 汲U

本文编号:267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7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