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22:26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换句话说,文化产业政策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只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历程、基本经验,才能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重新出发。自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探索,制定了许多文化政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问题的认识,亦产生了一些偏差,从而导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文化建设一度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甚至是中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产业从第一家音乐茶座的开设开始起步,之后经过了“二分法”以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有关文化改革、文化管理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2012年以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开始步入新阶段,文化产业政策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一时期,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修改和完善文化产业振兴法,数字文化产业得到拓展,对外文化开放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和文物保护也得到了重视。此后经过党的十八大的政策推...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港台及国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文化观、文化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难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看法
(二)毛泽东等党的领袖的文化观及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看法
(三)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实践基础
(一)革命时期及建国头三十年文化建设的相关经验
(二)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影响
(三)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探索与成长(1978-2011)
一、20世纪80年代文化经济的兴起与相关管理政策(1978-1990)
(一)广告业及文化娱乐业的出现
(二)文化领域改革与事业单位的转型
(三)文化艺术商品和产业属性的确认
(四)“文化市场”地位的承认
二、20世纪90年代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相关管理政策(1991-2000)
(一)“文化经济”概念的正式提出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系统开展
(三)文化产业司的设置
(四)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文化产业政策”的正式提出及其重要意义(2000)
四、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2001-2011)
(一)文化发展“二分法”的规定
(二)“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定位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与推进
(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五、新世纪前十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推行的成效与不足
(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
(二)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全面深化(2012-至今)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一)国内形势的变化
(二)国际形势的变化
二、新形势下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
(一)《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订
(二)数字文化产业的拓展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四)“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和“五个一百部”的实施
(五)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对外文化开放
(六)对知识产权、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
三、文化产业政策调整的成效与不足
(一)推行成效
(二)问题与不足
第四章 今后健全文化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一、文化产业政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三)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四)文化产业产权及其他相关问题
二、健全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举措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二)明确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文化产业公平
(四)明确政策主体的职责,健全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机制
(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国际文化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改进对策探索[J]. 李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9)
[2]新中国文化产业70年史纲[J]. 李向民,杨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0)
[3]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 白钰瑶. 管理观察. 2019(05)
[4]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史研究:综述与展望[J]. 杨吉华.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01)
[5]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效应、问题及发展对策[J]. 孟东方.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2)
[6]中国文化体制改革4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 孟宪怡.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7]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变逻辑[J]. 王炎龙,麻丽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的演变及构建[J]. 崔猛. 南方论刊. 2018(10)
[9]论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转向[J]. 王婧. 探求. 2018(05)
[10]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演进研究(2002-2016)[J]. 王长松,何雨,杨矞.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7)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发展研究[D]. 王瑞香.山东大学 2019
[2]苏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D]. 辛莹.山东大学 2015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研究[D]. 胡剑.西南交通大学 2014
[4]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 王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中国工业化中后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刘晓彬.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 齐仁庆.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美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D]. 张慧娟.中共中央党校 2012
[8]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 杨吉华.中共中央党校 2007
[9]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 周斌.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视域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研究[D]. 邢尕燕.华侨大学 2018
[2]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制化问题研究[D]. 朱小光.广东海洋大学 2018
[3]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D]. 郑贤.河北大学 2018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探究[D]. 吴新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5]中韩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D]. 张莹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6]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D]. 李卓然.齐齐哈尔大学 2016
[7]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研究[D]. 郎秋悦.东北师范大学 2015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取向研究[D]. 冀姣.山东大学 2015
[9]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研究[D]. 杨亚洁.西南交通大学 2014
[10]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文化思想比较研究[D]. 佟缌翌.沈阳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53758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港台及国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文化观、文化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难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看法
(二)毛泽东等党的领袖的文化观及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看法
(三)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实践基础
(一)革命时期及建国头三十年文化建设的相关经验
(二)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影响
(三)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探索与成长(1978-2011)
一、20世纪80年代文化经济的兴起与相关管理政策(1978-1990)
(一)广告业及文化娱乐业的出现
(二)文化领域改革与事业单位的转型
(三)文化艺术商品和产业属性的确认
(四)“文化市场”地位的承认
二、20世纪90年代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相关管理政策(1991-2000)
(一)“文化经济”概念的正式提出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系统开展
(三)文化产业司的设置
(四)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文化产业政策”的正式提出及其重要意义(2000)
四、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2001-2011)
(一)文化发展“二分法”的规定
(二)“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定位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与推进
(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五、新世纪前十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推行的成效与不足
(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
(二)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政策的全面深化(2012-至今)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一)国内形势的变化
(二)国际形势的变化
二、新形势下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
(一)《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订
(二)数字文化产业的拓展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四)“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和“五个一百部”的实施
(五)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对外文化开放
(六)对知识产权、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
三、文化产业政策调整的成效与不足
(一)推行成效
(二)问题与不足
第四章 今后健全文化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一、文化产业政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三)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四)文化产业产权及其他相关问题
二、健全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举措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二)明确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文化产业公平
(四)明确政策主体的职责,健全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机制
(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国际文化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改进对策探索[J]. 李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9)
[2]新中国文化产业70年史纲[J]. 李向民,杨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0)
[3]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 白钰瑶. 管理观察. 2019(05)
[4]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史研究:综述与展望[J]. 杨吉华.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01)
[5]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效应、问题及发展对策[J]. 孟东方.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2)
[6]中国文化体制改革4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 孟宪怡.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7]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变逻辑[J]. 王炎龙,麻丽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的演变及构建[J]. 崔猛. 南方论刊. 2018(10)
[9]论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转向[J]. 王婧. 探求. 2018(05)
[10]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演进研究(2002-2016)[J]. 王长松,何雨,杨矞.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7)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发展研究[D]. 王瑞香.山东大学 2019
[2]苏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D]. 辛莹.山东大学 2015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研究[D]. 胡剑.西南交通大学 2014
[4]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 王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中国工业化中后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刘晓彬.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 齐仁庆.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美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D]. 张慧娟.中共中央党校 2012
[8]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 杨吉华.中共中央党校 2007
[9]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 周斌.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视域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研究[D]. 邢尕燕.华侨大学 2018
[2]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制化问题研究[D]. 朱小光.广东海洋大学 2018
[3]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D]. 郑贤.河北大学 2018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探究[D]. 吴新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5]中韩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D]. 张莹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6]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D]. 李卓然.齐齐哈尔大学 2016
[7]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研究[D]. 郎秋悦.东北师范大学 2015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取向研究[D]. 冀姣.山东大学 2015
[9]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研究[D]. 杨亚洁.西南交通大学 2014
[10]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文化思想比较研究[D]. 佟缌翌.沈阳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53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5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