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情境论视阈下公园舞台中的自我呈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10:19
自提倡全民健身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共健身的活动中,公园因其公共性与包容性,逐渐演变成公众自发开展多样化活动的集散地。在新的时代,公园具有了新的媒介意义,本文立足于人际传播的视角,以公园中的群体互动作为研究对象,借用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法以及文本分析法,探讨在公园这一自发性舞台的新场景下,活动群体的角色呈现行为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具体而言,通过对公园中20位观赏者和20位表演者的访谈,结合历时一年来的文本分析,分析公园新场景中的群体自我呈现的动机,以及公园舞台对于群众精神世界的意义,以此促进公园舞台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内心需求。本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为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相应的梳理。本文将媒介情境论从网络世界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公众的自我呈现如今在公园这一媒介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场景。第一章以公园如今所具有的新的媒介功能为起点,将公园舞台作为新的场景,阐释在公园这一自发性的舞台上,大众在新的场景中形成了与其他场景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并且相应的社会规定也会有所改变。第二章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深度了解公众在新的公园舞台中有着...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场景:公园舞台的构建
第一节 作为媒介的舞台场景
第二节 免费开放的剧院
第三节 前台与后台的建构
第二章 从本色到表演:公园舞台中的自我呈现新样态
第一节 观众的形象塑造
第二节 参与式场景的营造
第三节 不协调的角色呈现
第三章 公园舞台中的自我呈现动机
第一节 融入舞台场景的从众心理
第二节 自我呈现寻求他人认同
第三节 社会群体的归属意识
第四节 理想自我的形象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度访谈对象信息(未参与活动者)
附录二 深度访谈对象信息(参与活动者)
附录三 深度访谈提纲(未参与活动者)
附录四 深度访谈提纲(参与活动者)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加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孙程燕,张雯.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4)
[2]空间的力量:广场舞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地方认同效应[J]. 姚华松,周春山,黄耿志,陈昆仑,邵小文. 地理研究. 2019(05)
[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退休老年人广场舞活动的社会学分析[J]. 吕子晔,赵冰. 农家参谋. 2019(03)
[4]“自主”的情境: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罗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J]. 周勇,何天平. 国际新闻界. 2018(12)
[5]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传播意义[J]. 赵建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8)
[6]信息获取、邻里交流与社区行动:一项关于社区居民媒介使用的探索性研究[J]. 王斌,王锦屏.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2)
[7]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J]. 童慧. 重庆社会科学. 2014(01)
[8]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J]. 芮必峰,陈夏蕊. 新闻界. 2013(14)
[9]论新媒体框架下的媒介功能扩展[J]. 颜景毅. 国外社会科学. 2013 (03)
[10]自“名”而“动” 由“人”及“物”——中国古代“媒介”概念的意义变迁[J]. 张振宇,张西子. 国际新闻界. 2011(05)
博士论文
[1]人的媒介化存在—梅罗维茨媒介思想史研究[D]. 吕冬青.山东大学 2018
[2]大数据时代与我国媒介化社会的嬗变[D]. 李璐.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场景”即生活世界[D]. 阎峰.上海师范大学 2018
[4]媒介尺度论: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尺度与中国国际传播战略[D]. 郭小春.浙江大学 2017
[5]作为媒介的孔子学院[D]. 矫雅楠.山东大学 2016
[6]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数字阅读研究[D]. 吴瑶.华中科技大学 2016
[7]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 王璜.扬州大学 2015
[8]媒介时间论:信息社会经验下的媒介存在与多重时间[D]. 张梦晗.浙江大学 2015
[9]媒介建构现实:理论溯源、建构模式及相关机制[D]. 江根源.浙江大学 2013
[10]社会化媒介的价值、机制和治理策略研究[D]. 周学春.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微信朋友圈从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李素曼.贵州民族大学 2019
[2]媒介情境论视角下问责型问政节目中官员形象呈现研究[D]. 陈金童.华中科技大学 2018
[3]农村广场舞的人际传播研究[D]. 冯梅君.兰州大学 2017
[4]基于手机的人际交往形态演变研究—媒介环境学视角[D]. 王倩.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青年知识女性微信中的自我形象建构研究[D]. 梁娜.南京大学 2015
[6]青年群体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D]. 周燕.南京师范大学 2015
[7]网络媒介对“新世代”社会角色的影响[D]. 陈辛灵.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54808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场景:公园舞台的构建
第一节 作为媒介的舞台场景
第二节 免费开放的剧院
第三节 前台与后台的建构
第二章 从本色到表演:公园舞台中的自我呈现新样态
第一节 观众的形象塑造
第二节 参与式场景的营造
第三节 不协调的角色呈现
第三章 公园舞台中的自我呈现动机
第一节 融入舞台场景的从众心理
第二节 自我呈现寻求他人认同
第三节 社会群体的归属意识
第四节 理想自我的形象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度访谈对象信息(未参与活动者)
附录二 深度访谈对象信息(参与活动者)
附录三 深度访谈提纲(未参与活动者)
附录四 深度访谈提纲(参与活动者)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加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孙程燕,张雯.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4)
[2]空间的力量:广场舞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地方认同效应[J]. 姚华松,周春山,黄耿志,陈昆仑,邵小文. 地理研究. 2019(05)
[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退休老年人广场舞活动的社会学分析[J]. 吕子晔,赵冰. 农家参谋. 2019(03)
[4]“自主”的情境: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罗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J]. 周勇,何天平. 国际新闻界. 2018(12)
[5]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传播意义[J]. 赵建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8)
[6]信息获取、邻里交流与社区行动:一项关于社区居民媒介使用的探索性研究[J]. 王斌,王锦屏.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2)
[7]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J]. 童慧. 重庆社会科学. 2014(01)
[8]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J]. 芮必峰,陈夏蕊. 新闻界. 2013(14)
[9]论新媒体框架下的媒介功能扩展[J]. 颜景毅. 国外社会科学. 2013 (03)
[10]自“名”而“动” 由“人”及“物”——中国古代“媒介”概念的意义变迁[J]. 张振宇,张西子. 国际新闻界. 2011(05)
博士论文
[1]人的媒介化存在—梅罗维茨媒介思想史研究[D]. 吕冬青.山东大学 2018
[2]大数据时代与我国媒介化社会的嬗变[D]. 李璐.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场景”即生活世界[D]. 阎峰.上海师范大学 2018
[4]媒介尺度论: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尺度与中国国际传播战略[D]. 郭小春.浙江大学 2017
[5]作为媒介的孔子学院[D]. 矫雅楠.山东大学 2016
[6]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数字阅读研究[D]. 吴瑶.华中科技大学 2016
[7]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 王璜.扬州大学 2015
[8]媒介时间论:信息社会经验下的媒介存在与多重时间[D]. 张梦晗.浙江大学 2015
[9]媒介建构现实:理论溯源、建构模式及相关机制[D]. 江根源.浙江大学 2013
[10]社会化媒介的价值、机制和治理策略研究[D]. 周学春.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微信朋友圈从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李素曼.贵州民族大学 2019
[2]媒介情境论视角下问责型问政节目中官员形象呈现研究[D]. 陈金童.华中科技大学 2018
[3]农村广场舞的人际传播研究[D]. 冯梅君.兰州大学 2017
[4]基于手机的人际交往形态演变研究—媒介环境学视角[D]. 王倩.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青年知识女性微信中的自我形象建构研究[D]. 梁娜.南京大学 2015
[6]青年群体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D]. 周燕.南京师范大学 2015
[7]网络媒介对“新世代”社会角色的影响[D]. 陈辛灵.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54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5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