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产业资源评价、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16:35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部门,两者既具有内在差异,又具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属性是旅游业更具魅力的产业属性,其文化比重及其价值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效用不断扩大,是一种必然的积极的产业发展趋势。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信息,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文化事业繁荣拓展了传播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40年起飞、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旅游业通过“涓滴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017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1,可以说,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产业部门亟待通过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打造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增长新引擎。因此,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既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向国际...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6三、长江经济带相关研究趋势(一)国内研究变化趋势1.发文量变化趋势从国内研究来看,21世纪以来有关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13年为初步探索的发展阶段,年度平均发文数量为31篇,第二阶段为2014-2019年5月为款速发展阶段,年度平均发文数量为587篇,近年来研究文献的快速增长,与这一时期国家层面对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关注有关,其研究内容及时贴合并跟进了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趋势。图2-1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相关论文国内研究发文数量柱状图2.研究者共现特征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长江经济带相关文献的检索筛选的5628篇文献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后,可知吴传清、唐冠军、肖金成、李强、曾刚、秦尊文、金泽虎、黄征学、孙久文等学者在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中贡献相对较大,其中,吴传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城市群、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当前中国知网得到的数据从作者合作情况来看,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基本处于独立研究状态,仅有吴传清、邓明亮、黄磊之间;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7曹贤忠之间;秦尊文、赵凌云和杨明杏之间;肖金成与黄金学等学者之间的少数合作研究,整体研究情况仍然以学者独立开展为主,彼此之间的联系合作较少,因此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学者间的合作,带动对长江经济带相关领域的多元化研究。图2-2长江经济带国内研究者共现分析图3.研究机构共现特征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检索5628篇文献进行发文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后,可知对该内容相关研究机构的网络知识图谱,长江经济带研究主要依托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其中,发文量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及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等机构,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海大学商学院等机构形成相互合作的研究趋势、四川省主要机构形成的研究团体、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中心和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为中心的研究团体,其他未能形成系统化和协同发展研究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 程玉,杨勇,刘震,熊丹丹. 华东经济管理. 2020(03)
[2]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J]. 李先跃. 经济地理. 2019(12)
[3]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马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4]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J]. 罗文斌,唐叶枝,张辛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5]中国经济学70年:回顾与展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笔谈(上)[J]. 谢伏瞻,高尚全,张卓元,马建堂,蔡昉,林毅夫,黄群慧,田国强. 经济研究. 2019(09)
[6]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 刘乙澄,冯翔. 科技资讯. 2019(25)
[7]城市入境旅游及客源市场的季节性特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J]. 孙晓东,倪荣鑫,冯学钢. 旅游学刊. 2019(08)
[8]贵州省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长顺县凤凰坝农旅融合发展生态体验园为例[J]. 程康.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1)
[9]借力于政治的嵌入式发展——“党社关系”视域中的民办社会组织发展考察[J]. 唐文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10]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研究[J]. 辛金国,姬小燕,沙培锋. 中国统计. 2019(07)
博士论文
[1]一体化政策背景下长三角旅游业竞争力评估与协同发展研究[D]. 唐睿.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中国休闲产业发展评价、结构与效率研究[D]. 李丽梅.华东师范大学 2018
[3]区域旅游创新研究:要素解构、能力评价与效率测度[D]. 周成.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科技创新视域下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 郝挺雷.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演化研究[D]. 徐廷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6]资源视角的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 段从宇.大连理工大学 2015
[7]学科知识可视化分析研究[D]. 陈必坤.武汉大学 2014
[8]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 徐艳芳.山东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湖泊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叶逸含.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中部六省区域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董茂峰.中北大学 2017
[3]长江经济带战略下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研究[D]. 杜晓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6
[4]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D]. 王芳菲.广西大学 2016
[5]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左绪刚.西北师范大学 2015
[6]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研究[D]. 冯超.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
[7]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机理、路径与模式[D]. 辛欣.河南大学 2013
[8]长江黄金水道重点航段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 牛勤.武汉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518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6三、长江经济带相关研究趋势(一)国内研究变化趋势1.发文量变化趋势从国内研究来看,21世纪以来有关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13年为初步探索的发展阶段,年度平均发文数量为31篇,第二阶段为2014-2019年5月为款速发展阶段,年度平均发文数量为587篇,近年来研究文献的快速增长,与这一时期国家层面对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关注有关,其研究内容及时贴合并跟进了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趋势。图2-1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相关论文国内研究发文数量柱状图2.研究者共现特征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长江经济带相关文献的检索筛选的5628篇文献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后,可知吴传清、唐冠军、肖金成、李强、曾刚、秦尊文、金泽虎、黄征学、孙久文等学者在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中贡献相对较大,其中,吴传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城市群、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当前中国知网得到的数据从作者合作情况来看,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基本处于独立研究状态,仅有吴传清、邓明亮、黄磊之间;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7曹贤忠之间;秦尊文、赵凌云和杨明杏之间;肖金成与黄金学等学者之间的少数合作研究,整体研究情况仍然以学者独立开展为主,彼此之间的联系合作较少,因此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学者间的合作,带动对长江经济带相关领域的多元化研究。图2-2长江经济带国内研究者共现分析图3.研究机构共现特征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检索5628篇文献进行发文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后,可知对该内容相关研究机构的网络知识图谱,长江经济带研究主要依托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其中,发文量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及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等机构,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海大学商学院等机构形成相互合作的研究趋势、四川省主要机构形成的研究团体、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中心和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为中心的研究团体,其他未能形成系统化和协同发展研究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 程玉,杨勇,刘震,熊丹丹. 华东经济管理. 2020(03)
[2]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J]. 李先跃. 经济地理. 2019(12)
[3]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马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4]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J]. 罗文斌,唐叶枝,张辛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5]中国经济学70年:回顾与展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笔谈(上)[J]. 谢伏瞻,高尚全,张卓元,马建堂,蔡昉,林毅夫,黄群慧,田国强. 经济研究. 2019(09)
[6]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 刘乙澄,冯翔. 科技资讯. 2019(25)
[7]城市入境旅游及客源市场的季节性特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J]. 孙晓东,倪荣鑫,冯学钢. 旅游学刊. 2019(08)
[8]贵州省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长顺县凤凰坝农旅融合发展生态体验园为例[J]. 程康.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1)
[9]借力于政治的嵌入式发展——“党社关系”视域中的民办社会组织发展考察[J]. 唐文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10]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研究[J]. 辛金国,姬小燕,沙培锋. 中国统计. 2019(07)
博士论文
[1]一体化政策背景下长三角旅游业竞争力评估与协同发展研究[D]. 唐睿.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中国休闲产业发展评价、结构与效率研究[D]. 李丽梅.华东师范大学 2018
[3]区域旅游创新研究:要素解构、能力评价与效率测度[D]. 周成.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科技创新视域下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 郝挺雷.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演化研究[D]. 徐廷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6]资源视角的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 段从宇.大连理工大学 2015
[7]学科知识可视化分析研究[D]. 陈必坤.武汉大学 2014
[8]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 徐艳芳.山东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湖泊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叶逸含.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中部六省区域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董茂峰.中北大学 2017
[3]长江经济带战略下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研究[D]. 杜晓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6
[4]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D]. 王芳菲.广西大学 2016
[5]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左绪刚.西北师范大学 2015
[6]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研究[D]. 冯超.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
[7]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机理、路径与模式[D]. 辛欣.河南大学 2013
[8]长江黄金水道重点航段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 牛勤.武汉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5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3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