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10:41
论文对河南2010—2017的文旅融合产业进行了时空演变研究。研究发现2010—2017年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体融合程度在不断提高,但融合水平的等级偏低,未来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河南五大区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增强,但是在个别年份不同区域之间稍有差异,大部分年份不同区域之间基本保持同一水平。河南省不同地市的文旅融合演变最少跨越5个等级,最多跨越7个等级,而在同一年份最少出现2种等级,最多出现4种等级。即使在2017年演化的末端也呈现了3种等级,且融合水平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河南省不同地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不同区域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政策来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
【文章来源】:江苏商论. 2020,(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机制
从耦合等级演变的趋势来看,五个区域耦合协调度等级逐渐向高级趋势转变,从2010年部分地区的极度失调和严重失调发展过渡到2017年所有地区的中级协调,所有地区基本一年跨越1个等级,部分地区一年跨越2个等级,实现稳步推进的融合发展格局。同时,在同一年份,不同区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基本保持一致或邻近,在2010—2017年的8年中,除2010、2012和2014这3个年份外全部为1个等级。这说明在同一年份,不同区域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水平基本处于同一层级,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因此在同一年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状况基本不存在空间差异。从耦合协调度的等级来看,2014年为河南省五大区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界线,在2014年之前五大区域全部为失调状态,在2014年之后全部为协调状态,在2014年当年豫西、豫北和豫中为勉强协调状态,而豫南和豫东为濒临失调状态。五大区域这种时空演变,在空间的叠加上形成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总体演变。3. 河南省各个地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演变趋势。
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4种三种耦合协调度类型。其中2种类型的年份只有2016年,该年的类型为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4种类型的年份只有2011年,该年的耦合协调度等级类型为严重失调、轻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其余年份都为3种耦合协调度等级类型。从不同年份耦合协调度等级数目可以看出,在不同年份18个地市之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2011年最大,2016年最小,这种演化和河南省五大区域的演化形成明显差异。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J]. 曲景慧. 生态经济. 2016(09)
[2]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J]. 范红艳,薛宝琪.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4)
[3]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 侯兵,周晓倩. 经济地理. 2015(11)
[4]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J]. 李凌雁,翁钢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6)
[5]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因及其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J]. 但红燕,徐武明. 生态经济. 2015(07)
[6]产业融合视阈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应、机理与路径[J]. 霍艳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5(12)
[7]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例[J]. 李景初. 企业经济. 2015(02)
[8]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研究[J]. 赵蕾,余汝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9]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实证研究[J]. 严伟. 生态经济. 2014(11)
[10]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以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为例[J]. 兰苑,陈艳珍. 经济问题. 2014(09)
本文编号:3041002
【文章来源】:江苏商论. 2020,(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机制
从耦合等级演变的趋势来看,五个区域耦合协调度等级逐渐向高级趋势转变,从2010年部分地区的极度失调和严重失调发展过渡到2017年所有地区的中级协调,所有地区基本一年跨越1个等级,部分地区一年跨越2个等级,实现稳步推进的融合发展格局。同时,在同一年份,不同区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基本保持一致或邻近,在2010—2017年的8年中,除2010、2012和2014这3个年份外全部为1个等级。这说明在同一年份,不同区域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水平基本处于同一层级,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因此在同一年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状况基本不存在空间差异。从耦合协调度的等级来看,2014年为河南省五大区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界线,在2014年之前五大区域全部为失调状态,在2014年之后全部为协调状态,在2014年当年豫西、豫北和豫中为勉强协调状态,而豫南和豫东为濒临失调状态。五大区域这种时空演变,在空间的叠加上形成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总体演变。3. 河南省各个地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演变趋势。
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4种三种耦合协调度类型。其中2种类型的年份只有2016年,该年的类型为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4种类型的年份只有2011年,该年的耦合协调度等级类型为严重失调、轻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其余年份都为3种耦合协调度等级类型。从不同年份耦合协调度等级数目可以看出,在不同年份18个地市之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2011年最大,2016年最小,这种演化和河南省五大区域的演化形成明显差异。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J]. 曲景慧. 生态经济. 2016(09)
[2]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J]. 范红艳,薛宝琪.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4)
[3]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 侯兵,周晓倩. 经济地理. 2015(11)
[4]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J]. 李凌雁,翁钢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6)
[5]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因及其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J]. 但红燕,徐武明. 生态经济. 2015(07)
[6]产业融合视阈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应、机理与路径[J]. 霍艳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5(12)
[7]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例[J]. 李景初. 企业经济. 2015(02)
[8]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研究[J]. 赵蕾,余汝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9]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实证研究[J]. 严伟. 生态经济. 2014(11)
[10]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以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为例[J]. 兰苑,陈艳珍. 经济问题. 2014(09)
本文编号:3041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4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