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反求诸己:华夏传播研究的范式

发布时间:2021-03-14 17:17
  在中国文化中,"权力"并不是讨论的核心,因而以"权力"为中心的范式划分只适用于西方语境。为了将华夏传播研究范式的讨论置于世界话语的脉络,文章提出了一种以"主体"作为中心的范式划分标准。在此,"反求诸己范式"就可以与西方的控制论范式、批判论范式以及对话论范式置于同一个层面进行讨论。"反求诸己范式"的提出是基于中国文化以"自我"为对象的修身传统,展现出一种朝向内在"主体性克减"的逻辑。正是通过"主体性克减"以获得自我的敞开与透明,主体才实现对于他者或者世界的吸引或者接纳。假如进一步将"反求诸己范式"延伸到社会当中,就可以看到自我和他者之间是如何以"人格"为中心,建立起彼此的传播逻辑。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主体”的另一种逻辑
二“反求诸己”:作为反思对象的自我
三回到人格:反求诸己范式的展开逻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庄子的“吾丧我”:主体趋近世界的路径[J]. 李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J]. 潘祥辉.  人文杂志. 2018(01)
[3]中西传播理论特质差异论纲[J]. 谢清果,祁菲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1)
[4]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J]. 吴飞.  开放时代. 2011(01)
[5]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J]. 翟学伟.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3)
[6]论传播研究范式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兼论中国传播学30年来的得失[J]. 胡翼青.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04)
[7]中国古代有没有爱国主义——论国家与王朝、爱国与忠君、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区别[J]. 叶文宪.  探索与争鸣. 2006(01)
[8]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J]. 陈力丹.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02)



本文编号:3082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82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