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坚定文化自信,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道路问题的科学回应

发布时间:2021-03-26 20:07
  在增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语境下,文化自信蕴含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包容性立场,体现为对本民族历史传统、心理结构、核心价值观以及特定的制度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概念和政策指南,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由军事(科技)现代化、经济现代化进入文化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后,对国家文化现代化道路问题所做出的科学回应,是百年来"中西体用"命题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延展与深化。因此,要弄清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就必须将之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及快速的经济现代化进程要求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向世界明确宣示国家文化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这都必须以重建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融会西方工业科技文明、革命文化传统和当代文化创新实践的新成果,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建构完善新时代中华民族新的文化主体性,形成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5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近代以来文化自信的缺失隐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
    (一)民族文化自信不足导致社会在虚骄和自卑之间“摆渡”
    (二)近代中国精英阶层对中西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局限埋下了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隐患
    (三)西方工业科技文化背景下东方文化“他者”设限,导致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心理障碍
二、百年文化自省使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理解不断深化
    (一)从军事现代化到文化现代化的特殊道路提出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命题
    (二)现代化进程要求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以增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方向感
    (三)文化认同型国家特质要求坚定文化自信,以建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基础
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政策与路径的特殊性问题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必须立基于新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1.发达和先进的农耕文化支撑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2.新时代的文化自信须立基于新的文化主体性
    (二)越开放越自信:努力提高对外文化开放水平
        1.稳步扩大对外文化开放,不断推进文化交流互鉴
        2.充分发挥巨型国家的市场优势,审慎对待“文化例外”的理论与政策
        3.警惕文化安全泛化引发的泛意识形态化,区分意识形态管理与文化管理两种性质的问题
    (三)努力构建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以中华文化主体性参与全球治理
四、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自信:场域转换与主体自觉[J]. 张天勇.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5)
[2]文化自信与星丛共同体[J]. 金惠敏.  哲学研究. 2017(04)
[3]文化自信:季羡林论东西方文化互动[J]. 王岳川.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4]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 曲青山.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9)
[5]“文化例外”与中国文化贸易摩擦问题[J]. 李世恒,杨修.  国际经济合作. 2015(08)
[6]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J]. 沈壮海.  求是. 2014(18)
[7]近年来国内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 万明钢,高承海,吕超,侯玲.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8)
[8]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身份[J]. 王岳川.  理论与创作. 2010(03)
[9]法国“文化例外”主张的衰亡[J]. 单万里.  读书. 2004(07)



本文编号:3102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02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