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的中日折扇文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7:23
折扇是中日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从明代开始,折扇慢慢替代了团扇的地位,并且成为扇子工艺的主流。折扇除了扇风纳凉外的实用功能之外,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不仅深植到了中国文化中,同时也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以中国折扇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东亚近邻的日本折扇进行比较,从形制、演变和使用范围入手,分析和阐述两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文化间的折扇——作为符号表意文本所兼容和承载的不同的文化意义。那么,中日折扇文化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为何?本文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首先,对中国折扇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并对中国折扇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进行归纳,同时将日本折扇作为文化参照做对应的研究。根据上述分析,用符义学分析中日折扇在形制、演变、使用礼仪以及重要文化表意中存在的差异性。其次研究中日折扇做共时性对比分析,把中日折扇作为一个系统就其内涵层与外延层做对比分析。最后是做中日折扇的历时性对比分析,中国折扇研究从明清至近现代,日本则是从奈良到平安至近现代,研究中日折扇的形制、演变、使用以及文化表意的历时变化过程,在中日折扇中找出具有典型...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江苏武进出土的南宋俄金漆奋漆画《园林仕女消夏图》(来源:雅昌艺术网)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明图像中呈现出来的身份关系,手主人。由此推断,在春秋战国时期,号意义——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战明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特点因是楚宣王时期的楚国属于盛世阶段主要分为羽扇和竹扇,其中羽扇有长据已经出土的竹扇来看,这个时期竹”。
①图 2-3 扇子演变史(来源:笔者绘制)二)中国折扇特征: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雅俗共赏折扇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其发展变化与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保持着一致,自宋朝时期折扇传入,随着更朝换代,在宋、元、明、清四个时期不同,其发展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岭南地域文化下的清代外销扇的视觉审美特征[J]. 李雨婷. 中国美术研究. 2014(04)
[2]中国符号学六十年[J]. 赵毅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中国艺术之扇历史演变的文化研究[J]. 杨祥民. 艺术百家. 2007(04)
[4]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J]. 徐建新. 世界历史. 2001(06)
[5]中国扇文化嬗变的轨迹[J]. 陈季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6]日本折扇的起源及在中国的流播[J]. 王勇. 日本学刊. 1995(01)
本文编号:3130038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江苏武进出土的南宋俄金漆奋漆画《园林仕女消夏图》(来源:雅昌艺术网)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明图像中呈现出来的身份关系,手主人。由此推断,在春秋战国时期,号意义——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战明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特点因是楚宣王时期的楚国属于盛世阶段主要分为羽扇和竹扇,其中羽扇有长据已经出土的竹扇来看,这个时期竹”。
①图 2-3 扇子演变史(来源:笔者绘制)二)中国折扇特征: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雅俗共赏折扇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其发展变化与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保持着一致,自宋朝时期折扇传入,随着更朝换代,在宋、元、明、清四个时期不同,其发展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岭南地域文化下的清代外销扇的视觉审美特征[J]. 李雨婷. 中国美术研究. 2014(04)
[2]中国符号学六十年[J]. 赵毅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中国艺术之扇历史演变的文化研究[J]. 杨祥民. 艺术百家. 2007(04)
[4]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J]. 徐建新. 世界历史. 2001(06)
[5]中国扇文化嬗变的轨迹[J]. 陈季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6]日本折扇的起源及在中国的流播[J]. 王勇. 日本学刊. 1995(01)
本文编号:3130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3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