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林语堂跨文化视境中的中国文化概念与镜像

发布时间:2021-05-10 04:26
  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对中国文化持守着高度自信的重要"地标",林语堂在20世纪不仅对根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脉络的自觉检视、察觉与思辨中,重铸了中国文化形象,而且发出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声音。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钩沉、述辨与倡扬,特别是他在"立足于本土"中回溯并探究中国文化思想所具有的不可比拟、无法复制甚至坚不可摧的优秀基因元素,在新时代确立中国文化高度自信与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背景之下,应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反思。 

【文章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文化的“有容乃大”性
二、中国文化的“中和稳健”性
三、中国文化的“圆熟守静”性
四、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语堂的书法美学观[J]. 刘宗超,范宇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J]. 肖百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3)
[3]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中出版社与编辑之责任——以林语堂英文作品的出版为例[J]. 李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1)
[4]身份意识·价值体认·文化传播——基于闽南文化视域下的林语堂文化观察[J]. 林晓峰,郑少茹.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2)
[5]论儒家传统与林语堂小说[J]. 肖百容,马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6]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的精神[J]. 潘水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7]《红楼梦》跨出中国文化边界之后——以林语堂英译本为例[J]. 吕世生.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4)
[8]林语堂古文小品误译与思考[J]. 孟祥春.  上海翻译. 2016(05)
[9]浅析林语堂的文化态度与跨文化传播实践——以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为例[J]. 张季红.  上海翻译. 2016(01)
[10]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J]. 任东升,卞建华.  外语教学. 2014(06)



本文编号:3178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78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