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论高校研培计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21-05-11 04:55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通过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对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展示和推广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的存续力、传承人的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的培养,经过近四年的推广已经渐成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给其传承人更强的传承能力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是其发展的动力,传播不是传承,但却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的工作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入到扶贫队伍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人们就业,展现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在各地的培养模式大致相同,但研培效果却有所差异。结合具体案例,大胆质疑,并提出解决方略,对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工作以及学者的深入理论阐释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增强非遗传承能力
二、增加非遗展示和传播机会
三、增强非遗传承人文化自信
四、促进非遗传承人体面就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J]. 郝玉佩.  中国广播. 2019(09)
[2]“粉丝文化”与大众娱乐性消费[J]. 周长城.  人民论坛. 2019(04)
[3]泰勒·考温的文化经济学思想[J]. 周正兵.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4]论习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J]. 陆卫明,孙泽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5]关于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个问题[J]. 项兆伦.  文化遗产. 2017(04)
[6]发达国家高等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 陈双,刘小娟.  比较教育研究. 2009(11)
[7]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思考——基于“拉斯韦尔5W模型”的分析[J]. 谭宏.  新闻爱好者. 2009(06)
[8]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 刘士林.  江海学刊. 2009(01)
[9]浅析传播对文化发展的作用[J]. 李悦.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01)
[10]非学历教育中的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印记[J]. 王正东.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本文编号:3180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80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