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学问——现代日本民俗学的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1-06-07 17:46
  在日本民俗学学科发展脉络中,"20世纪民俗学"是以柳田国男及其研究为起点的。有关20世纪日本民俗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之学术动向的探讨,也是为了进一步探寻迈向"21世纪民俗学"的术语。以往的民俗学将研究对象仅限于"民俗",而将"人"看做"民俗"的载体或"信息来源"。为了摆脱这样的对"人"的观点,新一代日本民俗学者在以往民俗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人"的民俗学,从而使民俗学成为关注"人"的主体性、主观性及生活经验的学问。民俗学研究不该只将"民俗"局限于与传统、传承息息相关的民俗事象,而是应该通过"民俗"探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之网"。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以理解普通人"当下的日常"为目的的面向"人"的民俗学,实则是"回归"民俗学学科本质属性的一种尝试。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如何超越“20世纪民俗学”?
二、日本民俗学对“人”的再认识
三、《面向“人”的民俗学》及其主旨
四、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究日常生活的“民俗性”——后传承时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的一种路径[J]. 刘晓春.  民俗研究. 2019(03)
[2]社会变动、“生世界”与民俗[J]. 岛村恭则,王京.  民俗研究. 2018(04)
[3]民俗学的实践问题[J]. 福田亚细男,菅丰,塚原伸治,彭伟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03)
[4]传承母体论的问题[J]. 福田亚细男,菅丰,塚原伸治,彭伟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6)
[5]民俗学的定义的问题[J]. 福田亚细男,菅丰,塚原伸治,陈志勤.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5)
[6]叙述自我——关于民俗学的“自反性”[J]. 门田岳久,中村贵,程亮.  文化遗产. 2017(05)
[7]《超越“20世纪民俗学”:我们从与福田亚细男的讨论中学习什么?》序言[J]. 菅丰,赵彦民.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4)
[8]为民俗学的衰颓而悲哀的福田亚细男[J]. 彭伟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4)
[9]日本民俗学“在野之学”的新定义——菅丰“新在野之学”的倡导与实践[J]. 陆薇薇.  民俗研究. 2017(03)
[10]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J]. 岩本通弥,宫岛琴美.  文化遗产. 2008(02)



本文编号:3217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217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