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9 21:21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对诸如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等各个地域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出版了一大批研究著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其中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行政区划建制变化与80年代经济发展和城市拓展导致的一些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消失以及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策略性选择等缺乏研究。本文以服务型政府理论为基础,以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为案例展开研究。柳城畲族镇地处瓯江流域的宣平溪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千年古镇。其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化深受政府行为的策略性选择的影响。自唐朝以来,以宣平溪支流东、西溪汇合处为中心,逐渐形成方言、风俗、民间信仰相同的地域,并最终以明朝景泰三年(1452)宣平县的建制为标志,形成以县治柳城为核心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宣平文化。到明朝末年,畲族迁入,畲族文化又构成宣平文化的一部分。1958年宣平县撤销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柳城为柳城区公所所在地,是武义县南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中心;1992年撤区并乡扩镇,改柳城镇为柳城畲族镇。政府主导的文化发展,使得地域文化生态发生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本...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为例


柳城镇政区图①①资料来源:武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义县志(1986-2005)·武义县政区图(2005年)》,方志出版社,2010年

规划图,柳城,武义,畲族


14镇域东与大溪口乡接壤,南同三港乡、松阳县交界,西与西联乡、遂昌县毗邻,北和坦洪乡、桃溪镇相依。距武义县城45公里。镇政府所驻地柳城,城区海拔188米。地处山区丘陵地带,仙霞岭山脉延入境内。镇区四面环山,中部为宣平溪冲积盆地;东、西、南分别被天仓背、乌龙山、白马山屏绕,多高山峻岭;北部地势平缓,多低丘。柳城居盆地之中,北枕占鳌山,宣平溪支流东、西溪在城南龙岩潭汇合。旧志书称“地形似葫芦,二水合锦若带”。图3.22012年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总体规划图(一)地域文化与行政区划沿革柳城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化,深受地方行政区划建制的影响。柳城镇的行政区划沿革,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隋朝至明朝景泰三年(1452)前,隶属处州(路、府)丽水(括苍)县地。唐朝,为处州重要的道教场所。曳岭以北,以宣平溪支流东、西溪汇合处为中心逐渐形成了相同的方言、风俗、民间信仰等。第二阶段是明朝景泰三年(1452),明朝廷平定“宣寇之乱”后,划丽水县的宣

对比图,武义,乡镇,对比图


17表3.2柳城镇地域文化一览表④地域文化内容宣平文化畲族文化语言宣平方言畲族语言文字汉字——图腾——凤凰图腾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民间信仰三元真君、洞主宫、城隍庙、叶法善陈十四夫人、土地神、猎神、插花娘民俗节庆正月十五擎龙灯、二月二划龙舟、五月十六城隍庙抬阁三月三“柳竹新桥“畲歌会民间特色棕绷、宣莲畲歌、畲舞、畲族彩带、畲族服饰饮食文化宣平馄饨、千层糕、豆腐圆乌米饭文物古迹宣阳双塔(莱峰塔、巽峰古塔)、万寿宫、天妃宫、宣慈祖庙、城隍庙、冲真观、牛头上天师殿等——通过以上关于柳城镇以及其地域文化的基本情况梳理,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柳城镇地域文化深受行政建制的影响。自1992年以来政府进行的撤区、并乡、扩镇以及村庄撤并、行政村规模调整等,改变了柳城镇的地理格局。但是从整个历史阶段来看,柳城地域文化所依托的原宣平县治的时空维度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以柳城镇为中心的宣平文化较为稳定。二是柳城地域文化传承所依赖的人群出现外流,文化传承人培育出现问题。2004年年底,据南部山区6个乡镇调查显示,占36.3%的劳动力长期在外打工,其中45.2%(约7000多人)在长三角地区从事超市零售行业。图3.3武义县南部地区与原宣平县乡镇对比图⑤④资料来源:根据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以及县志、网页等整理。⑤资料来源:根据武义县政府官网资料以及《宣平地方历史文化丛书(历史卷)》整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言、移民史与区域间贸易[J]. 高超,黄玖立,李坤望.  管理世界. 2019(02)
[2]携手推进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J]. 邵汉明.  地域文化研究. 2018(06)
[3]弱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刘芝凤,和立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1)
[4]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政府“非自主性理政”行为研究[J]. 崔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5]基于景观孤岛化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以江苏苏州市甪直镇为例[J]. 王云才,韩丽莹.  地理研究. 2014(01)
[6]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亮点解读[J]. 魏后凯.  紫光阁. 2014(01)
[7]楚文化背景下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武汉市公共艺术设计为例[J]. 马骏.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5)
[8]地方政府的角色原型、利益选择和行为差异——一项基于政策过程研究的地方政府理论[J]. 赵静,陈玲,薛澜.  管理世界. 2013(02)
[9]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J]. 郁建兴,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5)
[10]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变迁与重构——基于学校教育的思考[J]. 孙亚娟.  教育文化论坛. 2012(02)

博士论文
[1]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 殷晓峰.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 王纪武.重庆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层政府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职能研究[D]. 刘琪.中南民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74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274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