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0:13

  本文关键词: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工业,这标志着我国服务业开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方向的转型发展,总量扩张为主的阶段业已远去,内涵提升与规模扩张并存的路径是当前及未来的方向,而作为内涵提升的源泉——文化,是否能在促进服务业升级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作为命题,是在寻求服务业转型升级路径,充分体现文化这一软实力的作用和对经济文化化、产业文化化已有理论思考的背景下提出的。笔者从文化的二重性以及融合发展侧重点不同出发,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文化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业)、服务业文化内涵提升(服务业文化化)两方面。并且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沿着融合发展动因、融合发展现状和相对滞后根源这一主线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居民对服务和文化的双重需求拉动,文化要素投入、企业利己动机、新兴产品促进三个层面供给推动以及技术进步、文化创意、政策改革等外部因素助推促使我国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迅速。但是,与特选的美、英、日、韩四国相比无论是文化服务业的总量规模、人均水平,还是服务业文化内涵提升的创意模式、非文化服务业对文化服务产品的消耗水平等还存在一些不足。然后从宏微观和外部环境角度,挖掘不足根源,得到我国服务业目前处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阶段,文化内涵容纳相对不够,三大需求诱发文化服务业生产效率低下,文化服务企业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文化创意模式单一,各类文化元素供需机制不一,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制约等都对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有不利影响。本文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指出了优化方向,系统提出了“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动因及制约根源,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服务业 文化 文化服务业 服务业文化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G1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绪论10-19
  • 1.1 命题的提出10-11
  • 1.1.1 命题的提出是服务业发展阶段演进的必然选择10
  • 1.1.2 命题的提出是解决服务业存在问题的最佳方案10-11
  • 1.1.3 命题的提出是跟进已有理论研究的更深入思考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17-18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基本认识19-26
  • 2.1 内涵19-21
  • 2.1.1 本文研究对象涉及的两个概念19-20
  • 2.1.2 服务业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内涵20-21
  • 2.2 外延21-24
  • 2.2.1 与本文相关的若干关系21-22
  • 2.2.2 服务业各行业的文化化22-23
  • 2.2.3 文化服务业的统计分类23-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融合发展动因26-46
  • 3.1 双重需求拉动26-31
  • 3.1.1 需求层次论和文化人理论26-27
  • 3.1.2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演变实证分析27-31
  • 3.2 三层供给推动31-38
  • 3.2.1 文化要素推动31-32
  • 3.2.2 服务企业推动32-35
  • 3.2.3 新兴产品推动35-38
  • 3.3 外部因素促进38-44
  • 3.3.1 技术进步促进38-40
  • 3.3.2 文化创意促进40-43
  • 3.3.3 政策改革促进43-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融合发展现状46-61
  • 4.1 我国的基本状况分析46-53
  • 4.1.1 从文化服务业总体发展的角度看46-50
  • 4.1.2 从服务业文化内涵提升的角度看50-53
  • 4.2 与特选国家比较分析53-60
  • 4.2.1 从文化服务业总体发展的角度看53-56
  • 4.2.2 从服务业文化内涵提升的角度看56-60
  • 4.3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相对滞后根源61-72
  • 5.1 宏观角度分析61-64
  • 5.1.1 外延扩张阶段文化内涵容纳相对不足61-62
  • 5.1.2 三大需求诱发文化服务生产相对不够62-64
  • 5.2 微观角度分析64-69
  • 5.2.1 文化服务企业效率较低64-67
  • 5.2.2 文化服务微观属性各异67-69
  • 5.3 外部因素分析69-71
  • 5.3.1 部分文化服务产业化过度69-70
  • 5.3.2 文化创意模式相对较单一70
  • 5.3.3 文化改革体制机制存在制约70-71
  • 5.4 本章小结71-72
  • 结论与政策建议72-75
  • 参考文献75-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1
  • 致谢81-82
  • 附件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仲尧;;论服务经济的文化基础[J];财贸经济;2007年12期

2 王业球;周晓宏;凌利;;区域文化产业链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4期

3 李冬,陈红兵;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动力[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张树青;;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的机理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5 黄小军;张仁寿;王朋;;从投入产出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陈新春;第三产业的兴起与文化的产业化趋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7 高丽;;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折射出的汉文化缺失[J];电影文学;2013年24期

8 王德军;;自然人·社会人·文化人——论人的生存特性与生存使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柳罗;;浙江省文化服务产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论坛;2009年02期

10 姚树洁,冯根福,韩钟伟;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雷;论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5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