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视角下西安市文化企业创新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17:23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崛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性价比为特点的文化产业引领我国创新及知识驱动的发展。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由于资源瓶颈限制以及临时项目合作,使它们的创新活动更依赖于组织互动以及外部网络。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实现集群内企业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知识流动,同时,网络中的组织间学习加速了知识的吸收、应用与创造,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推动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外部环境迅速变化、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文化产业集群内各单位间形成的创新网络不仅有助于中小企业打破资源匮乏的壁垒,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文化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竞争力。本文运用文献研究以及定量资料分析的方法,在界定文化企业和创新绩效等概念和创新网络理论理论和梳理开放式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组织间学习和文化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并以西安市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内的中小文化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变量测量指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相关数据收集;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容框架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图3.1概念模型3.2研究假设3.2.1创新网络与组织间学习的关系假设企业通过利用网络环境中的知识资源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是组织间学习根本目的,创新网络是组织间学习的平台。在创新网络结构方面,一方面,创新网络规模越大,与企业联系的外部实体数量越多,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渠道也就越多,企业集群中的每个角色可以更好的产生集群学习效应,实现知识共享和转移。另一方面,根据Burt的结构洞理论,处在“桥”的企业通常是知识的集散点,而其他没有直接接触的集群企业都是通过“桥”的连接来完成知识的交流。因此,处在中心位置的企业更容易接触市场上的最新技术和信息。已有研究表明创新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更有机会进行知识共享,从而有效地进行组织间学习[93]。由此,提出以下假设:[4]109Ha1网络规模对组织间学习(知识获取能力Ha1-1,知识吸收整合能力Ha1-2)有显著正向影响Ha2网络中心度对组织间学习(知识获取能力Ha2-1,知识吸收整合能力Ha2-2)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网络关系方面,行为个体在组织中关系的强弱会影响知识的获娶交流和创造[94]。黄艳在研究关系强度、知识转移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时得出,网络关系强度对创新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正向影响,通过促进合作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进而对企业创新绩效[95]。Freeman认为创新网络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信誉,教育背景、意识理念都影响着组织间知识的学习[96],即网络关系质量。由此,提出以下假设:[4]110Ha3网络关系强度对组织间学习(知识获取能力Ha3-1,知识吸收整合能力Ha3-2)有显著正向影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7图5.1创新网络质量的测量模型图5.1中的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5.13所示,可以发现所有的均显著。表5.13创新网络路径系数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非标准化路径系数标准差(S.E.)临界比(C.R.)p网络规模→A110.8441网络规模→A120.8841.0220.0617.035***网络规模→A130.9051.0430.05917.792***网络规模→A140.90110.05717.652***网络规模→A150.8881.0480.06117.18***网络规模→A160.8550.9670.0616.045***网络中心度→A230.8281网络中心度→A220.8881.0680.07214.933***网络中心度→A210.8281.0520.07613.78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创新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对中小型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组织间学习的中介效应[J]. 詹绍文,王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2]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知识溢出与互利共生[J]. 江瑶,高长春,陈旭. 科研管理. 2020(03)
[3]文化产业集群要素特征、成长路径及案例分析——以场景理论为视角[J]. 詹绍文,王敏,王晓飞. 江汉学术. 2020(01)
[4]文化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J]. 郭新茹,顾江,陈天宇. 江海学刊. 2019(06)
[5]多重网络嵌入对集群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的实证分析[J]. 姜照君,吴志斌,张苏缘.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6)
[6]开放式创新、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J]. 王智新,赵景峰. 科学管理研究. 2019(01)
[7]多重网络嵌入、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绩效[J]. 梁娟,陈国宏. 科学学研究. 2019(02)
[8]企业互动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 盛伟忠,陈劲. 科研管理. 2018(09)
[9]关系强度、知识转移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J]. 黄艳,陶秋燕,朱福林. 企业经济. 2017(12)
[10]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 张辉. 经济师. 2017(12)
博士论文
[1]关系嵌入、组织间学习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吴楠.西北工业大学 2015
[2]基于创新网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研究[D]. 孟祥芳.天津大学 2014
[3]我国文化企业成长性评价与预测研究[D]. 林榅荷.华侨大学 2013
[4]集群企业创新网络、创新搜索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洪茹燕.浙江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武汉创意产业的空间格局与网络绩效研究[D]. 曾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9
[2]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茹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集群企业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宋波.山东财经大学 2018
[4]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网络研究[D]. 高会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66777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容框架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图3.1概念模型3.2研究假设3.2.1创新网络与组织间学习的关系假设企业通过利用网络环境中的知识资源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是组织间学习根本目的,创新网络是组织间学习的平台。在创新网络结构方面,一方面,创新网络规模越大,与企业联系的外部实体数量越多,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渠道也就越多,企业集群中的每个角色可以更好的产生集群学习效应,实现知识共享和转移。另一方面,根据Burt的结构洞理论,处在“桥”的企业通常是知识的集散点,而其他没有直接接触的集群企业都是通过“桥”的连接来完成知识的交流。因此,处在中心位置的企业更容易接触市场上的最新技术和信息。已有研究表明创新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更有机会进行知识共享,从而有效地进行组织间学习[93]。由此,提出以下假设:[4]109Ha1网络规模对组织间学习(知识获取能力Ha1-1,知识吸收整合能力Ha1-2)有显著正向影响Ha2网络中心度对组织间学习(知识获取能力Ha2-1,知识吸收整合能力Ha2-2)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网络关系方面,行为个体在组织中关系的强弱会影响知识的获娶交流和创造[94]。黄艳在研究关系强度、知识转移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时得出,网络关系强度对创新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正向影响,通过促进合作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进而对企业创新绩效[95]。Freeman认为创新网络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信誉,教育背景、意识理念都影响着组织间知识的学习[96],即网络关系质量。由此,提出以下假设:[4]110Ha3网络关系强度对组织间学习(知识获取能力Ha3-1,知识吸收整合能力Ha3-2)有显著正向影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7图5.1创新网络质量的测量模型图5.1中的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5.13所示,可以发现所有的均显著。表5.13创新网络路径系数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非标准化路径系数标准差(S.E.)临界比(C.R.)p网络规模→A110.8441网络规模→A120.8841.0220.0617.035***网络规模→A130.9051.0430.05917.792***网络规模→A140.90110.05717.652***网络规模→A150.8881.0480.06117.18***网络规模→A160.8550.9670.0616.045***网络中心度→A230.8281网络中心度→A220.8881.0680.07214.933***网络中心度→A210.8281.0520.07613.78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创新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对中小型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组织间学习的中介效应[J]. 詹绍文,王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2]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知识溢出与互利共生[J]. 江瑶,高长春,陈旭. 科研管理. 2020(03)
[3]文化产业集群要素特征、成长路径及案例分析——以场景理论为视角[J]. 詹绍文,王敏,王晓飞. 江汉学术. 2020(01)
[4]文化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J]. 郭新茹,顾江,陈天宇. 江海学刊. 2019(06)
[5]多重网络嵌入对集群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的实证分析[J]. 姜照君,吴志斌,张苏缘.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6)
[6]开放式创新、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J]. 王智新,赵景峰. 科学管理研究. 2019(01)
[7]多重网络嵌入、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绩效[J]. 梁娟,陈国宏. 科学学研究. 2019(02)
[8]企业互动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 盛伟忠,陈劲. 科研管理. 2018(09)
[9]关系强度、知识转移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J]. 黄艳,陶秋燕,朱福林. 企业经济. 2017(12)
[10]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 张辉. 经济师. 2017(12)
博士论文
[1]关系嵌入、组织间学习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吴楠.西北工业大学 2015
[2]基于创新网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研究[D]. 孟祥芳.天津大学 2014
[3]我国文化企业成长性评价与预测研究[D]. 林榅荷.华侨大学 2013
[4]集群企业创新网络、创新搜索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洪茹燕.浙江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武汉创意产业的空间格局与网络绩效研究[D]. 曾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9
[2]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茹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集群企业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宋波.山东财经大学 2018
[4]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网络研究[D]. 高会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66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6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