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福旺镇岭头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19:12
“岭头节”是钦北防地区各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庆典,于每年的八、九月份在各个村子依次举行,节日中最重要的活动是“跳岭头”和“吃岭头”。以往学术界对岭头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跳岭头”仪式的解读上,对“吃岭头”的关注则很少。鉴于此,论文以广西浦北县福旺镇的岭头节为例,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及文献收集法,对“跳岭头”和“吃岭头”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民族志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岭头节在当代社会中的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跳岭头”面临失传危机,其必须做出新的改变和发明,才有可能在当代社会存留下来。“吃岭头”盛宴的日渐衰退揭示了当代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即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追求功利性的利益,对于个人声望和名誉的追求有所减少。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福旺镇区位图
图 1-2 祖厅较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跳庙庙,庙里除了举办“跳庙”活动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去,只有邻近的人家才会在节日的时候去祭拜。但之外,庙里还会举行“祈福”、“还福”、“平安”后文有详细的阐述。
祖厅(三)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弱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刘芝凤,和立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1)
[2]“岭头节”研究综述[J]. 莫忧. 钦州学院学报. 2017(12)
[3]傩面具在形式美法则引导下的对比分析——以广西桂南“跳岭头”傩面具和泰国“皮大坤”鬼面具为例[J]. 蓝水萍,蓝长龙.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2)
[4]民俗重塑与海洋文化传承:广西钦州“跳岭头”的播迁与流变——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之二[J]. 张秋萍. 广西社会科学. 2016(11)
[5]傩戏跳岭头的戏剧特色[J]. 郑国栋. 中国戏剧. 2016(11)
[6]北部湾地区“跳岭头”民俗文化的儒学显现[J]. 黄宇鸿,黄建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广西灵山县若干代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 廖国一,曾永梅. 钦州学院学报. 2014(09)
[8]论土地崇拜产生的早期文化因素[J]. 纪倩倩,盖翠杰. 理论学刊. 2014(08)
[9]在古今中外的格局中探讨民俗志的写法[J]. 高丙中. 节日研究. 2014(01)
[10]民族文化遗产的国家认同价值[J]. 马翀炜,戴琳. 云南社会科学. 2013(04)
博士论文
[1]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与社会组织的重构[D]. 于凤贵.山东大学 2014
[2]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 景俊美.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3]彝族火把节研究[D]. 孟纹波.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 王昕.中央民族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饭局:共餐的延续[D]. 翟淑平.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 罗美玲.广西民族大学 2010
[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D]. 王世伟.西藏民族学院 2010
[4]桂南“跳岭头”唱本研究[D]. 林凤春.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3346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福旺镇区位图
图 1-2 祖厅较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跳庙庙,庙里除了举办“跳庙”活动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去,只有邻近的人家才会在节日的时候去祭拜。但之外,庙里还会举行“祈福”、“还福”、“平安”后文有详细的阐述。
祖厅(三)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弱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刘芝凤,和立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1)
[2]“岭头节”研究综述[J]. 莫忧. 钦州学院学报. 2017(12)
[3]傩面具在形式美法则引导下的对比分析——以广西桂南“跳岭头”傩面具和泰国“皮大坤”鬼面具为例[J]. 蓝水萍,蓝长龙.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2)
[4]民俗重塑与海洋文化传承:广西钦州“跳岭头”的播迁与流变——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之二[J]. 张秋萍. 广西社会科学. 2016(11)
[5]傩戏跳岭头的戏剧特色[J]. 郑国栋. 中国戏剧. 2016(11)
[6]北部湾地区“跳岭头”民俗文化的儒学显现[J]. 黄宇鸿,黄建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广西灵山县若干代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 廖国一,曾永梅. 钦州学院学报. 2014(09)
[8]论土地崇拜产生的早期文化因素[J]. 纪倩倩,盖翠杰. 理论学刊. 2014(08)
[9]在古今中外的格局中探讨民俗志的写法[J]. 高丙中. 节日研究. 2014(01)
[10]民族文化遗产的国家认同价值[J]. 马翀炜,戴琳. 云南社会科学. 2013(04)
博士论文
[1]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与社会组织的重构[D]. 于凤贵.山东大学 2014
[2]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 景俊美.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3]彝族火把节研究[D]. 孟纹波.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 王昕.中央民族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饭局:共餐的延续[D]. 翟淑平.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 罗美玲.广西民族大学 2010
[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D]. 王世伟.西藏民族学院 2010
[4]桂南“跳岭头”唱本研究[D]. 林凤春.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3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7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