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凌阴之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01:16
先秦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都城建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凌阴建筑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77年,姚家岗宫殿遗址中发现春秋时代的凌阴遗址,让人们对凌阴建筑遗址的形状、构造及具体形制有了清晰的了解。随后,凌阴建筑及其相关研究逐渐兴起,考古学、生物学、农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侧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但历史学界涉及的相对较少。关于凌阴建筑的特点,凌阴建筑与相关礼制之间的关系及凌阴之制与先秦社会的信仰和习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在对先秦凌阴建筑进行研究的同时可以由点及面,系统梳理先秦典籍中关于藏冰用冰活动的记载,在以往关于凌阴建筑及藏冰活动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梳理传世文献中关于凌阴建筑的记载,区分文献记载中凌阴、冰厨与冰井之间的异同,同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对考古出土的凌阴及与凌阴相关建筑进行研究分析,以求对凌阴建筑有更清晰的了解。其次,在对凌阴建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将藏冰用冰活动与先秦时期的相关礼制研究结合起来,对先秦时期管理藏冰的官员及其职责、祭祀及饮食用冰相关器物以及采冰、藏冰及用冰的步骤与规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先秦时期...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先秦时期的藏冰场所与凌阴建筑的发现
(一)先秦时期的藏冰场所
(二)考古所见与凌阴有关的建筑遗址
二、先秦凌阴之制的基本内容
(一)因职设官:凌人及其职责
(二)器以藏礼:祭祀及饮食用冰相关器物
(三)藏之以周:采冰、藏冰与用冰的步骤及规则
三、先秦凌阴之制的特点及后世的继承与发展
(一)先秦凌阴之制的特点
(二)后世对先秦凌阴之制的继承与发展
四、由凌阴之制看先秦时期的信仰、习俗及生态思想
(一)由凌阴之制看先秦时期的信仰与习俗
(二)由凌阴之制看先秦时期的生态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J]. 张海元,韩雪. 网络财富. 2008(12)
[2]《诗经·豳风·七月》创作年代考辨[J]. 朱兰芝. 东岳论丛. 1998(02)
[3]郑韩故城内战国时期地下冷藏室遗迹发掘简报[J]. 安金槐,李德保. 华夏考古. 1991(02)
[4]我对韩都新郑“地下室”的看法——兼与马世之先生商榷[J]. 卫斯. 文物季刊. 1989(02)
[5]我国古代冰镇低温贮藏技术方面的重大发现——秦都雍城凌阴遗址与郑韩故城“地下室”简介[J]. 卫斯. 农业考古. 1986(01)
[6]春秋战国时代的储冰及冷藏设施[J]. 马世之. 中州学刊. 1986(01)
[7]从冰(温)酒器看楚人用冰[J]. 后德俊. 江汉考古. 1983(01)
[8]1980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J]. 杨国忠,刘忠伏. 考古. 1983(03)
[9]一九七九年纪南城古井发掘简报[J]. 陈祖全. 文物. 1980(10)
[10]陕西凤翔春秋秦国凌阴遗址发掘简报[J]. 韩伟,董明檀. 文物. 1978(03)
硕士论文
[1]《诗经·豳风·七月》研究[D]. 王红玉.山西大学 2010
[2]清代北京冰窖藏冰技术研究[D]. 李佳.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左传》礼制研究[D]. 代瑞娟.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诗经》天观念研究[D]. 李飞.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5988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先秦时期的藏冰场所与凌阴建筑的发现
(一)先秦时期的藏冰场所
(二)考古所见与凌阴有关的建筑遗址
二、先秦凌阴之制的基本内容
(一)因职设官:凌人及其职责
(二)器以藏礼:祭祀及饮食用冰相关器物
(三)藏之以周:采冰、藏冰与用冰的步骤及规则
三、先秦凌阴之制的特点及后世的继承与发展
(一)先秦凌阴之制的特点
(二)后世对先秦凌阴之制的继承与发展
四、由凌阴之制看先秦时期的信仰、习俗及生态思想
(一)由凌阴之制看先秦时期的信仰与习俗
(二)由凌阴之制看先秦时期的生态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J]. 张海元,韩雪. 网络财富. 2008(12)
[2]《诗经·豳风·七月》创作年代考辨[J]. 朱兰芝. 东岳论丛. 1998(02)
[3]郑韩故城内战国时期地下冷藏室遗迹发掘简报[J]. 安金槐,李德保. 华夏考古. 1991(02)
[4]我对韩都新郑“地下室”的看法——兼与马世之先生商榷[J]. 卫斯. 文物季刊. 1989(02)
[5]我国古代冰镇低温贮藏技术方面的重大发现——秦都雍城凌阴遗址与郑韩故城“地下室”简介[J]. 卫斯. 农业考古. 1986(01)
[6]春秋战国时代的储冰及冷藏设施[J]. 马世之. 中州学刊. 1986(01)
[7]从冰(温)酒器看楚人用冰[J]. 后德俊. 江汉考古. 1983(01)
[8]1980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J]. 杨国忠,刘忠伏. 考古. 1983(03)
[9]一九七九年纪南城古井发掘简报[J]. 陈祖全. 文物. 1980(10)
[10]陕西凤翔春秋秦国凌阴遗址发掘简报[J]. 韩伟,董明檀. 文物. 1978(03)
硕士论文
[1]《诗经·豳风·七月》研究[D]. 王红玉.山西大学 2010
[2]清代北京冰窖藏冰技术研究[D]. 李佳.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左传》礼制研究[D]. 代瑞娟.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诗经》天观念研究[D]. 李飞.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5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7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