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兴化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9 15:31
江苏省兴化市地处里下河平原,特有的水文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对兴化民居、郑板桥故居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和生态文化、名人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政府主导、物质文化规划和非物质文化有机结合、多渠道提升知名度等方法,为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1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文化的含义
2 兴化简介
3 兴化文化
3.1 物质文化
3.1.1 兴化民居
3.1.2 兴化博物馆和郑板桥纪念馆
3.2 非物质文化
3.2.1 生态文化
3.2.2 名人文化
4 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4.1 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存在差异
4.2 物质文化资源缺乏整体性规划
4.3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够
5 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
5.1 政府主导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
5.1.1 制定相应政策
5.1.2 政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
5.2 物质文化整体性保护开发利用
5.3 合理组合非物质文化资源,提升吸引力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J]. 邵日胜.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6)
[2]体验视角下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营造——以兴化千垛景区为例[J]. 刘轩,孙新旺,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3]基于地方自然和人文禀赋的老城有机更新与活化方法探索——以兴化老城为例[J]. 张彦,王瑶. 中国住宅设施. 2017(06)
[4]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名片——以兴化市博物馆、郑板桥纪念馆景区为例[J]. 邢凤春. 文教资料. 2017(16)
[5]借力文化遗产支撑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与开发情况[J]. 朱会林,张小荣. 江苏农村经济. 2015(01)
本文编号:3485617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1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文化的含义
2 兴化简介
3 兴化文化
3.1 物质文化
3.1.1 兴化民居
3.1.2 兴化博物馆和郑板桥纪念馆
3.2 非物质文化
3.2.1 生态文化
3.2.2 名人文化
4 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4.1 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存在差异
4.2 物质文化资源缺乏整体性规划
4.3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够
5 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
5.1 政府主导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
5.1.1 制定相应政策
5.1.2 政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
5.2 物质文化整体性保护开发利用
5.3 合理组合非物质文化资源,提升吸引力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J]. 邵日胜.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6)
[2]体验视角下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营造——以兴化千垛景区为例[J]. 刘轩,孙新旺,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3]基于地方自然和人文禀赋的老城有机更新与活化方法探索——以兴化老城为例[J]. 张彦,王瑶. 中国住宅设施. 2017(06)
[4]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名片——以兴化市博物馆、郑板桥纪念馆景区为例[J]. 邢凤春. 文教资料. 2017(16)
[5]借力文化遗产支撑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与开发情况[J]. 朱会林,张小荣. 江苏农村经济. 2015(01)
本文编号:3485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8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