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培养路径——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4 12:00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当地村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贫致富。但相关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地本土人才缺乏,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基于此,针对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的培养,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服务非遗本土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2020,(1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现状
2 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非遗本土人才供需不平衡
2.2 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背景的人才较少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知识缺乏
3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非遗本土人才培养优势
4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非遗本土人才培养实践
4.1 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4.2 重塑专业课程体系,植入本土文化特色
4.3 现代学徒制培养
4.4 建设非遗传承基地,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4.5 实施“1+X+1”证书制度,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4.6 跟踪指导学生,送教到乡村
4.7 创建县校协同合作机制,定向培养本土人才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渝东南民族地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 陈真. 商业经济. 2020(01)
[2]乡村振兴战略下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季妍. 民族艺林. 2019(03)
[3]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县校协同创新视角[J]. 张宝忠. 中国高教研究. 2013(06)
本文编号:3494598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2020,(1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现状
2 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非遗本土人才供需不平衡
2.2 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背景的人才较少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知识缺乏
3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非遗本土人才培养优势
4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非遗本土人才培养实践
4.1 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4.2 重塑专业课程体系,植入本土文化特色
4.3 现代学徒制培养
4.4 建设非遗传承基地,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4.5 实施“1+X+1”证书制度,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4.6 跟踪指导学生,送教到乡村
4.7 创建县校协同合作机制,定向培养本土人才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渝东南民族地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 陈真. 商业经济. 2020(01)
[2]乡村振兴战略下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季妍. 民族艺林. 2019(03)
[3]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县校协同创新视角[J]. 张宝忠. 中国高教研究. 2013(06)
本文编号:3494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9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