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遗址的文创与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2021-11-24 00:01
<正>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作为我国传统支柱性产业,钢铁生产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此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传统钢铁工业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要求,钢铁工业开始进行"绿色"转型,在此过程中,部分传统钢铁生产基地停止了一切生产活动。为继续发挥钢铁生产基地的经济价值,相关地区将钢铁工业遗址纳入地区经济复兴计划之中,将其改造为区域文创产业的核心内容,
【文章来源】: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40(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首钢北区生态恢复实景
在首钢园内部有这么一处具有特色的建筑,即首钢“厂东门”。在首钢的发展过程中,“厂东门”的设计几经更迭,“厂东门”不仅见证了长安街的每一次重大改建,同时,也是老一代首钢人的精神寄托。在“厂东门”被拆除的过程中,其琉璃瓦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直至2017年,淡出人们记忆两年之久的首钢“厂东门”又拔地而起,一座绿瓦红墙的大门将人们带入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图3中的“厂东门”为原首钢东大门的1∶1还原,就连正门两侧的“首钢集团”、“首钢总公司”的牌匾也进行了精准复刻,对称的主体结构,以及复古的色彩搭配,使游客在经“厂东门”后如同“穿越”一般,尽情领略中国钢铁工业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厂东门”的右侧摆放的花车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首钢设计的滑雪大跳台造型,是体现首钢积极响应2022年冬奥会举办的相关要求,加快科技赋能,突出传统产业结构改革与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融合。由此,承载了历史的“厂东门”与象征勇于拼搏的“滑雪大跳台”雕塑完成了两个不同时代文化的跨越。以首钢为代表的钢铁工业遗址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传统钢铁工业并非由此衰落,而是走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钢铁工业遗址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却依然具有多元价值属性,其中就包括文创与旅游资源的开发。钢铁工业遗址的文创与旅游开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传统产业资源重复利用的必然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钢铁工业遗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产物,其文化积淀是新时期“文化复兴’的核心领域之一。“厂东门”的复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对首钢文化与首钢精神的肯定,为首钢园文化遗址注入了“灵魂”,为进一步推动首钢工业遗址文创与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4为首钢“功勋高炉”———三高炉,通过利旧改造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永久的回忆,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成为唤醒这座城市的新地标。经过改造后的三高炉增加了观景平台,游客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站在三高炉70m高观景平台俯瞰十里钢城,庞大的钢铁工业遗存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巨变……三高炉是整个首钢历史的转折点,是首钢产能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在首钢园的所有钢铁工业遗址中,三高炉的地位最为特殊,其西接石景山和秀池,设计因势利导在池底植入近900辆泊位的车库并恢复原有水域空间,解决工业遗存更新停车难问题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特征。北依冬奥广场,东侧是首钢大道和与之遥相呼应的一、二号高炉。为满足文创与旅游开发的需求,文创与旅游开发建设时对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外部主体结构进行了选择性拆除,以增加内部空间环境的照度,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并且,依托主体钢质框架结构设计,采用钢质框架连廊设计与透明玻璃连廊设计使游客能够与钢铁工业遗址近距离接触,领略传统钢铁工业文化。在三高炉的底部,还设计了多个附属馆,分别为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文创厅,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功能厅中了解首钢文化,从而加深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与文化的认识。从视觉效果角度,即便增加了功能厅、玻璃连廊等设计,三高炉周边整体环境的一致性仍然较好,这不仅得益于其庞大的主体结构,同时也受到了周边环境的影响,视觉范围内的钢铁工业元素较为丰富,进而弱化了现代设计元素的比重,这也满足了开发首钢工业遗址文创与旅游资源的相关要求。
图4为首钢“功勋高炉”———三高炉,通过利旧改造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永久的回忆,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成为唤醒这座城市的新地标。经过改造后的三高炉增加了观景平台,游客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站在三高炉70m高观景平台俯瞰十里钢城,庞大的钢铁工业遗存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巨变……三高炉是整个首钢历史的转折点,是首钢产能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在首钢园的所有钢铁工业遗址中,三高炉的地位最为特殊,其西接石景山和秀池,设计因势利导在池底植入近900辆泊位的车库并恢复原有水域空间,解决工业遗存更新停车难问题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特征。北依冬奥广场,东侧是首钢大道和与之遥相呼应的一、二号高炉。为满足文创与旅游开发的需求,文创与旅游开发建设时对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外部主体结构进行了选择性拆除,以增加内部空间环境的照度,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并且,依托主体钢质框架结构设计,采用钢质框架连廊设计与透明玻璃连廊设计使游客能够与钢铁工业遗址近距离接触,领略传统钢铁工业文化。在三高炉的底部,还设计了多个附属馆,分别为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文创厅,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功能厅中了解首钢文化,从而加深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与文化的认识。从视觉效果角度,即便增加了功能厅、玻璃连廊等设计,三高炉周边整体环境的一致性仍然较好,这不仅得益于其庞大的主体结构,同时也受到了周边环境的影响,视觉范围内的钢铁工业元素较为丰富,进而弱化了现代设计元素的比重,这也满足了开发首钢工业遗址文创与旅游资源的相关要求。图4 首钢“三高炉”外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煤炭产业时代大同煤气厂工业遗产开发利用[J]. 李宏刚. 煤炭技术. 2021(07)
本文编号:3514881
【文章来源】: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40(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首钢北区生态恢复实景
在首钢园内部有这么一处具有特色的建筑,即首钢“厂东门”。在首钢的发展过程中,“厂东门”的设计几经更迭,“厂东门”不仅见证了长安街的每一次重大改建,同时,也是老一代首钢人的精神寄托。在“厂东门”被拆除的过程中,其琉璃瓦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直至2017年,淡出人们记忆两年之久的首钢“厂东门”又拔地而起,一座绿瓦红墙的大门将人们带入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图3中的“厂东门”为原首钢东大门的1∶1还原,就连正门两侧的“首钢集团”、“首钢总公司”的牌匾也进行了精准复刻,对称的主体结构,以及复古的色彩搭配,使游客在经“厂东门”后如同“穿越”一般,尽情领略中国钢铁工业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厂东门”的右侧摆放的花车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首钢设计的滑雪大跳台造型,是体现首钢积极响应2022年冬奥会举办的相关要求,加快科技赋能,突出传统产业结构改革与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融合。由此,承载了历史的“厂东门”与象征勇于拼搏的“滑雪大跳台”雕塑完成了两个不同时代文化的跨越。以首钢为代表的钢铁工业遗址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传统钢铁工业并非由此衰落,而是走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钢铁工业遗址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却依然具有多元价值属性,其中就包括文创与旅游资源的开发。钢铁工业遗址的文创与旅游开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传统产业资源重复利用的必然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钢铁工业遗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产物,其文化积淀是新时期“文化复兴’的核心领域之一。“厂东门”的复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对首钢文化与首钢精神的肯定,为首钢园文化遗址注入了“灵魂”,为进一步推动首钢工业遗址文创与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4为首钢“功勋高炉”———三高炉,通过利旧改造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永久的回忆,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成为唤醒这座城市的新地标。经过改造后的三高炉增加了观景平台,游客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站在三高炉70m高观景平台俯瞰十里钢城,庞大的钢铁工业遗存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巨变……三高炉是整个首钢历史的转折点,是首钢产能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在首钢园的所有钢铁工业遗址中,三高炉的地位最为特殊,其西接石景山和秀池,设计因势利导在池底植入近900辆泊位的车库并恢复原有水域空间,解决工业遗存更新停车难问题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特征。北依冬奥广场,东侧是首钢大道和与之遥相呼应的一、二号高炉。为满足文创与旅游开发的需求,文创与旅游开发建设时对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外部主体结构进行了选择性拆除,以增加内部空间环境的照度,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并且,依托主体钢质框架结构设计,采用钢质框架连廊设计与透明玻璃连廊设计使游客能够与钢铁工业遗址近距离接触,领略传统钢铁工业文化。在三高炉的底部,还设计了多个附属馆,分别为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文创厅,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功能厅中了解首钢文化,从而加深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与文化的认识。从视觉效果角度,即便增加了功能厅、玻璃连廊等设计,三高炉周边整体环境的一致性仍然较好,这不仅得益于其庞大的主体结构,同时也受到了周边环境的影响,视觉范围内的钢铁工业元素较为丰富,进而弱化了现代设计元素的比重,这也满足了开发首钢工业遗址文创与旅游资源的相关要求。
图4为首钢“功勋高炉”———三高炉,通过利旧改造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永久的回忆,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成为唤醒这座城市的新地标。经过改造后的三高炉增加了观景平台,游客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站在三高炉70m高观景平台俯瞰十里钢城,庞大的钢铁工业遗存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巨变……三高炉是整个首钢历史的转折点,是首钢产能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在首钢园的所有钢铁工业遗址中,三高炉的地位最为特殊,其西接石景山和秀池,设计因势利导在池底植入近900辆泊位的车库并恢复原有水域空间,解决工业遗存更新停车难问题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特征。北依冬奥广场,东侧是首钢大道和与之遥相呼应的一、二号高炉。为满足文创与旅游开发的需求,文创与旅游开发建设时对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外部主体结构进行了选择性拆除,以增加内部空间环境的照度,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并且,依托主体钢质框架结构设计,采用钢质框架连廊设计与透明玻璃连廊设计使游客能够与钢铁工业遗址近距离接触,领略传统钢铁工业文化。在三高炉的底部,还设计了多个附属馆,分别为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文创厅,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功能厅中了解首钢文化,从而加深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与文化的认识。从视觉效果角度,即便增加了功能厅、玻璃连廊等设计,三高炉周边整体环境的一致性仍然较好,这不仅得益于其庞大的主体结构,同时也受到了周边环境的影响,视觉范围内的钢铁工业元素较为丰富,进而弱化了现代设计元素的比重,这也满足了开发首钢工业遗址文创与旅游资源的相关要求。图4 首钢“三高炉”外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煤炭产业时代大同煤气厂工业遗产开发利用[J]. 李宏刚. 煤炭技术. 2021(07)
本文编号:3514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1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