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耦合性分析及其平台构建
发布时间:2021-12-21 21:44
从大数据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大数据和乡村文化的耦合性为研究视角,通过提取大数据的4V维度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维度,验证乡村文化是否符合大数据的4V特征。从信息协调、精准方向、瞄准对象三个层面,构建了数据共享、数据决策、供需匹配三大耦合机制,建立了基于耦合性分析的乡村文化大数据平台,以解决目前乡村文化发展同质化等问题。研究发现:乡村文化与大数据间存在高度耦合性,却由于数据之间的孤立和形式化制约了二者的结合,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但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乡村文化,可以实现特色鲜明,定位精确,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层次结合。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10-2019乡村文化的研究方向
将上述内容总结如图二,乡村文化振兴的三个逻辑维度与大数据的特征维度契合度关联度较高,说明二者之间耦合性较强,可以将大数据应用于乡村文化振兴中。四大数据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应用流程
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不同数据间的共享,任何数据价值的实现绝不是孤立的,只有融合共享才是其发挥作用的最优途径。当前,农村文化领域数据的分散和孤立,弱化了数据价值的发挥,也影响了农村文化的振兴。针对此问题我们该如何实现信息的集中和互联呢?如图三所示,首先,横向上要疏通乡镇文化之间的数据共享渠道,内部之间数据“通车”,农村与农村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经验分享,便于观察其他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避免乡村文化产业同质化发展超标。其次,纵向上要打通的数据共享渠道,从国家到省市到县乡之间文化数据要互通有无,以保证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数据是流通与发展的。比如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平台,只连接了中央-省区-地市-县市之间的互通,忽视了最重要的乡村文化数据,忽略了乡村文化的作用。鉴于此缺憾,我们一定要尽快实现农村文化与其它层级的主要文化机构之间的数据共联,不管是自下而上亦或是自上而下的文化传输都要畅通无阻,才可以尽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精准方向:构建数据决策与指挥的耦合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文化振兴的角色演进及其实践转向——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J]. 李少惠,赵军义.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5)
[2]乡村文化治理的媒介化转向[J]. 沙垚.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9)
[3]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文化的现代性探求及历史经验[J]. 黄永林,罗忻. 民俗研究. 2019(05)
[4]中西部乡村文化主阵地的偏离与振兴[J]. 张洪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5]大数据驱动中国农村精准脱贫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李晓园,钟伟. 求实. 2019(05)
[6]乡村公共文化内卷化困境与对策[J]. 孟祥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7]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转型:从“城市文化下乡”到“乡村文化振兴”[J]. 罗哲,唐迩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8]公共性视角下的媒介与乡村文化生活[J]. 沙垚,张思宇. 新闻与写作. 2019(09)
[9]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J]. 张才志. 农业经济. 2019(08)
[10]社会结构变动中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和思想范式研究[J]. 齐骥. 东岳论丛. 2019(08)
本文编号:3545231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10-2019乡村文化的研究方向
将上述内容总结如图二,乡村文化振兴的三个逻辑维度与大数据的特征维度契合度关联度较高,说明二者之间耦合性较强,可以将大数据应用于乡村文化振兴中。四大数据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应用流程
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不同数据间的共享,任何数据价值的实现绝不是孤立的,只有融合共享才是其发挥作用的最优途径。当前,农村文化领域数据的分散和孤立,弱化了数据价值的发挥,也影响了农村文化的振兴。针对此问题我们该如何实现信息的集中和互联呢?如图三所示,首先,横向上要疏通乡镇文化之间的数据共享渠道,内部之间数据“通车”,农村与农村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经验分享,便于观察其他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避免乡村文化产业同质化发展超标。其次,纵向上要打通的数据共享渠道,从国家到省市到县乡之间文化数据要互通有无,以保证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数据是流通与发展的。比如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平台,只连接了中央-省区-地市-县市之间的互通,忽视了最重要的乡村文化数据,忽略了乡村文化的作用。鉴于此缺憾,我们一定要尽快实现农村文化与其它层级的主要文化机构之间的数据共联,不管是自下而上亦或是自上而下的文化传输都要畅通无阻,才可以尽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精准方向:构建数据决策与指挥的耦合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文化振兴的角色演进及其实践转向——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J]. 李少惠,赵军义.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5)
[2]乡村文化治理的媒介化转向[J]. 沙垚.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9)
[3]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文化的现代性探求及历史经验[J]. 黄永林,罗忻. 民俗研究. 2019(05)
[4]中西部乡村文化主阵地的偏离与振兴[J]. 张洪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5]大数据驱动中国农村精准脱贫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李晓园,钟伟. 求实. 2019(05)
[6]乡村公共文化内卷化困境与对策[J]. 孟祥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7]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转型:从“城市文化下乡”到“乡村文化振兴”[J]. 罗哲,唐迩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8]公共性视角下的媒介与乡村文化生活[J]. 沙垚,张思宇. 新闻与写作. 2019(09)
[9]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J]. 张才志. 农业经济. 2019(08)
[10]社会结构变动中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和思想范式研究[J]. 齐骥. 东岳论丛. 2019(08)
本文编号:3545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4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