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创造性”——理解费孝通文化反思的一条线索
发布时间:2022-01-05 11:42
对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概念做进一步解读,既是为了回应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相遇问题,也是为了探寻文化自觉概念的深层意涵。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与保罗·利科在"世界文明与民族文化"中提到的"文化创造性"概念,大体关注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在当今世界文化大相遇下,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以及创造性的问题。通过对比费孝通和保罗·利科的思想发现,费孝通的学术思想成长自后发展国家,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立足于文化大相遇时代中国文明的适应性问题,其深一层关怀便是"文化创造性"问题;他晚年在学术反思中既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注意到文化自觉的个体层面。尽管二人的讨论内容有很大差异,但可以构成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保罗·利科的"文化创造性"则给出了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3)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大相遇时代的文化自觉
二、“文化自觉”概念及其构成
(一)从“学术反思”到“文化自觉”
(二)文化反思的时代背景
(三)以“自我”为起点的文化自觉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性”
(一)“文化创造性”深居“文化自觉”的核心
(二)“文化自觉”的深层是重返自身和自身文化的起源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性”的异同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费孝通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纪念的理由[J].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9(01)
[2]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J]. 周飞舟. 社会. 2017(04)
[3]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 费孝通. 思想战线. 2004(02)
[4]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 费孝通. 学术研究. 2003(07)
[5]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6]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 费孝通. 读书. 1998(11)
[7]缺席的对话——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J]. 费孝通. 读书. 1990(10)
本文编号:3570288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3)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大相遇时代的文化自觉
二、“文化自觉”概念及其构成
(一)从“学术反思”到“文化自觉”
(二)文化反思的时代背景
(三)以“自我”为起点的文化自觉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性”
(一)“文化创造性”深居“文化自觉”的核心
(二)“文化自觉”的深层是重返自身和自身文化的起源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性”的异同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费孝通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纪念的理由[J].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9(01)
[2]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J]. 周飞舟. 社会. 2017(04)
[3]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 费孝通. 思想战线. 2004(02)
[4]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 费孝通. 学术研究. 2003(07)
[5]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6]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 费孝通. 读书. 1998(11)
[7]缺席的对话——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J]. 费孝通. 读书. 1990(10)
本文编号:3570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7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