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界风险社会共生存在文明建构论
发布时间:2022-01-06 09:30
民族国家突破地缘模式进入世界市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造成的全球化冲突,最终会上升到文化本体层面展开博弈,其博弈的生境取向是重建共生存在的文明。以此观当今国际社会合力推动的全球化进程,是自发突围环境危机、技术危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整合生成的后世界风险社会的自救进程,其根本努力是探求构建一种从根本上化解其危机的世界性方式。为使这一理想主义的世界性方式真正成为化解"日日新"的文化冲突、开辟共生存在文明的可行途径,要求全球化的一切行为必须遵循地球共同体的生境准则,以普遍的平等和自由为动力,以共同价值观为指南,以共同利益原则为伦理规范。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文化的整全构成及生成机制
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生成的人为(包括人力和人智)系统,它之于人、社会、人类,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式样”,首先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进程状态:文化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共同体成员与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及其宇宙、自然、万物生命共生存在的生态场流,它会通生生繁衍不息的人及其代际演变的期待和利欲,推动其生生流变的生态场域“苟日新,日日新”。并且,在这一“苟日新,日日新”的生态场流中,构成文化的每个因素,都在不变中获得新的内涵,同时也在不断革新自身的运动进程中驻守始终保持自身并呈现自身的那些永不可改变的因素。二、文化冲突生成的多重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J]. 黄炬,刘同舫.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4)
[2]论国家的品德[J]. 刘拥华. 河北学刊. 2018(05)
[3]文化软实力的“硬核”[J]. 易小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4]文化与帝国主义[J]. 爱德华·萨伊德,谢少波.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9(04)
[5]文明的冲突?(一)[J]. 亨廷顿,张铭,谢岳,周士琳.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94(08)
[6]全球化:过程与解释[J]. M.L.康帕涅拉,梁光严. 国外社会科学. 1992(07)
本文编号:3572205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文化的整全构成及生成机制
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生成的人为(包括人力和人智)系统,它之于人、社会、人类,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式样”,首先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进程状态:文化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共同体成员与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及其宇宙、自然、万物生命共生存在的生态场流,它会通生生繁衍不息的人及其代际演变的期待和利欲,推动其生生流变的生态场域“苟日新,日日新”。并且,在这一“苟日新,日日新”的生态场流中,构成文化的每个因素,都在不变中获得新的内涵,同时也在不断革新自身的运动进程中驻守始终保持自身并呈现自身的那些永不可改变的因素。二、文化冲突生成的多重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J]. 黄炬,刘同舫.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4)
[2]论国家的品德[J]. 刘拥华. 河北学刊. 2018(05)
[3]文化软实力的“硬核”[J]. 易小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4]文化与帝国主义[J]. 爱德华·萨伊德,谢少波.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9(04)
[5]文明的冲突?(一)[J]. 亨廷顿,张铭,谢岳,周士琳.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94(08)
[6]全球化:过程与解释[J]. M.L.康帕涅拉,梁光严. 国外社会科学. 1992(07)
本文编号:3572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72205.html